摘要:陳濤在退役後感慨,"絕不會讓自己孩子踢球,中國足球政策多變,我不願意冒險,也,也沒這個膽量。"儘管陳濤不是被政策逼迫退役的,但他卻道出了很多職業隊員的心聲,也說出了當下不專業的外行管理,對中國足球造成的傷害,不會馬上體現,而是會在未來逐步釋放負面效應。

陳濤退役既無奈也現實 爲何同批隊友還能踢中超

近日,前中國國家男足國腳陳濤宣佈退役,引發輿論關注。陳濤是中國足壇罕見的天才球員,曾在2005年荷蘭世青賽和梅西一起入選最佳陣容。陳濤在退役後感慨,"絕不會讓自己孩子踢球,中國足球政策多變,我不願意冒險,也,也沒這個膽量。"這樣的哀嚎,是對昔日中國足球管理的一種警示,更留下一連串思考。

天才少年,制度枷鎖

許巍的金曲《曾經的你》如此唱到:"曾夢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年少的心總有些輕狂,如今的你四海爲家。"前國腳陳濤自宣退役,用這幾句歌詞來形容他的17年足球生涯,如此貼切和傳神。

18歲首秀,19歲在俱樂部球隊當場上隊長。2005世青賽4場比賽,攻入3球,助攻3次,最終擠掉大衛·席爾瓦、法佈雷加斯,以中場隊員身份當選賽會最佳11人。在最佳11人的前鋒位置,等着陳濤"傳球"的,是梅西。2005年,陳濤20歲。那時候,中國足球,還是有天才球員的。

陳濤退役既無奈也現實 爲何同批隊友還能踢中超

毀掉陳濤足球生涯上升趨勢的,是瀋陽金德俱樂部的蠻橫管理,更是中國足協設置的轉會制度枷鎖。博斯曼法案後,歐洲足壇的職業球員只要合同結束,就能獲得自由身,對未來的新東傢俱有選擇權。然而,當時中國足球的球員身份管理制度,不僅沒有和國際接軌,更奇葩設置:即便合同結束,球員也要在30個月後才能得到自由身。

表面來看,球員合同結束後30個月才恢復自由身,出發點是保護投資人利益,但這樣的制度枷鎖嚴重損害球員羣體的利益。陳濤,就是這種落後自由身制度的殉葬品。在2005荷蘭世青賽驚豔發揮後,陳濤在外籍經紀人的運作下,前往歐洲試訓比賽十分成功,歐洲俱樂部大門已打開。然而,瀋陽金德和陳濤還有工作合同,開出天價轉會費試圖嚇退求購者,這引發球員和俱樂部不可調和的矛盾,陳濤之後一年半始終被封殺--一個天才球員的競技狀態,在22歲時就開始走下坡路。

陳濤退役既無奈也現實 爲何同批隊友還能踢中超

記者點評:如果,僅僅是如果--如果中國足協當時的轉會制度,能讓陳濤在合同結束後獲得自由身,或許陳濤就能早早實現自由身夢想,一切劇情都會改寫。當然,詭異的是,當初中國足壇有着陳濤、馮瀟霆、黃博文等天才少年,他們甚至在經紀人幫助下"出口轉內銷",用短暫加盟海外俱樂部的辦法,爲自己"洗"出自由身,得到更好的收入和發展,這種挑戰現有落後制度的嘗試,甚至直接推動中國足協改革自由身制度,實現全球接軌。如今,中國球員自由身制度已接軌國際,但球員的實力不夠加上國內收入實在太高,除了武磊這樣有夢想的"苦行僧",根本沒有太多球員像陳濤那樣,始終心懷留洋踢球的夢想了。

一飛沖天,無言結局

陳濤那一代球員,讓中國球迷羣體最後一次感到幸福,2005年世青賽帶給他們美好回憶:在2005年世青賽上,中國隊表現十分搶眼,陳濤幾乎與梅西比肩耀眼,同入世青賽最佳陣容;2007年的土倫杯,陳濤也技驚四座。人們之所以都對陳濤的退役如此感懷,是因爲陳濤留給球迷很多值得驕傲的回憶,自他之後,就沒有中國的年輕球員在國際大賽上引起廣泛關注了。事實上,2002年世界盃之後,中國男足再也沒有進軍過世界盃決賽舞臺;2005年陳濤那一代精英之後,中國足球成了世青賽的絕緣體。所以,當韓國的孫興愍橫空出世之後,很多人都感慨:爲何中國培養不出這樣的球員?事實上,別說孫興愍,就是陳濤,中國足球也沒有第二個了。

陳濤退役既無奈也現實 爲何同批隊友還能踢中超

陳濤年輕時橫空出世,隨後在35歲無奈退役,對中國足球的政策管理方式,也是一種警告。陳濤這批球員之所以出道早,是中國足協當年爲了確保2008年奧運會等,對中超聯賽取消升降級,俱樂部老闆當然就不願花大錢,考慮到老將年薪和出場費很高,就開始重用一些有潛力的小將。那時候,崔鵬17歲就可以打中超,黃博文16歲就亮相,這放在今時今日是不可想象的,陳濤也是18歲就打上了職業聯賽主力,但是整個聯賽大環境的倒退,卻沒能幫助中國足球飛得更高,反而是摔得很慘。陳濤曾經感慨,比起任何針對於特意提攜年輕球員的專門政策而言,能夠建立起一個有長遠發展空間、有長遠前景、有積極正面社會形象、有拼搏精神和正能量的足球圈秩序,其實更加重要。

記者點評:中國足球此前拍腦袋推行過U23政策,說到底是希望通過職業聯賽的土壤,爲國字號培養人才。政策的出發點沒錯,但具體路徑值得商榷,尤其是中超聯賽接連出現神換人:一些U23隊員替補登場只有3分鐘就被換下,說明大家只是爲了應付政策,對年輕隊員的鍛鍊效果幾乎忽略不計。好在,經過不斷的技術修補,如今的U23政策漏洞基本被補上,這是一種進步。

政策多變,損害品牌

有媒體記者曾經問陳濤,會不會讓兒子繼承他的衣鉢選擇踢球,陳濤說,堅決不會。"一個孩子能踢到職業級別有多難,但是隨便幾個政策就能把一些人逼得提前退役了。這麼個現狀,有多少家長還敢讓孩子踢球?你知道孩子長大了能趕上哪波兒政策?反正我是沒這個膽量。"儘管陳濤不是被政策逼迫退役的,但他卻道出了很多職業隊員的心聲,也說出了當下不專業的外行管理,對中國足球造成的傷害,不會馬上體現,而是會在未來逐步釋放負面效應。

陳濤退役既無奈也現實 爲何同批隊友還能踢中超

也有人認爲,陳濤是一粒基因強大的種子,但他的職業生涯都在與中國足球這個根植土壤相對抗,最終自己逐漸枯萎失去生機,卻看着另一片土壤上的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這不是陳濤一個人的遭遇,這是他們那一代球員的遭遇。

其實,筆者並不認同這個觀點,陳濤的退役,是一個個案,他的現狀有時代的烙印,但也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他退役後不讓孩子踢球的做法,也是他自己的選擇,能讓人理解,但不能只把批評扔到中國足球這個籃筐裏。和陳濤同期的隊員中,郜林、馮瀟霆、盧琳、蒿俊閔等也曾因留洋等遭遇困惑,但通過自身努力、外部機遇等,他們始終還戰鬥在中超戰場,還在爲中國職業足球發揮自己的光和熱。陳濤退役前已在中乙聯賽效力,說明因自身狀態、傷病等綜合因素,無法達到更高水準聯賽的要求。退役,既很無奈,也很現實。這,恰恰也是職業足球十分殘酷,卻也十分公平的魅力所在。

陳濤退役既無奈也現實 爲何同批隊友還能踢中超

記者點評:陳濤不敢讓兒子踢球的現象,當然應該引起中國足球管理者的重視。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陳濤出道即巔峯、巔峯就隕落的背後,是那個年代中國足球的秩序混亂,是行政過度干預市場的管理不當。當下,中國職業足球投入巨大,轉會制度也已接軌世界,相比陳濤遭遇的困擾時期,已有巨大進步。然而,拍腦袋的政策飄然而至困擾職業聯賽的現象,依舊存在,仍值得警惕。

不管是U23政策,還是國青隊踢聯賽,有關方面還是要尊重專業人士的想法,做好可行性、不可行性研究。歸根結底,中國足球的發展,要尊重科學,尊重職業足球背後的市場,尊重足球發展規律--久久爲功,不懈努力,而不是隻考慮自己任內幾年的急功近利、涸澤而漁。

欄目主編:陳華文字編輯:陳華題圖來源:新華社

文內插圖:新華社、微博截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