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一直牢牢佔據了全球票房市場,國內的觀衆們也紛紛捧場,被好萊塢的特效和技術所征服。也夢想着國內的科幻電影能夠發展起來,爲國爭光。不過因爲種種原因,這麼多年來,國產科幻電影市場一直是個空白,直到2018年上映的《流浪地球》。

該片是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2075年人類面臨危機,爲了自救,決定帶着地球一起離開太陽系的故事。

科幻電影除了精彩的劇情之外,最大的亮點就是特效。這部電影的特效做得美輪美奐,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18年也被大家認爲是國產科幻元年,開啓了科幻電影大門。因爲後期製作昂貴,總耗資高達5.3億,最開始並不被大家所看好。

郭帆導演爲了電影的成功,費盡心機,他找來了不少的知名演員客串,像吳孟達、雷佳音、郭京飛等等,尤其是吳京的加盟,更是促進電影成功的一大要素。郭帆先是邀請吳京客串,客串的話片酬肯定是友情價,吳京不計片酬直接進組。後來郭帆又說沒錢,不給片酬,吳京也沒在意。結果到最後,因爲差錢,吳京還投了6000萬,纔有了電影的完美特效。

其實劉慈欣的原故事只有2.3萬字,卻橫跨了2500年的偉大征程。拍攝難度很大,本來劇本先是給了甯浩,不過他認爲自己不能勝任,於是推薦了郭帆。而喜歡科幻電影的郭帆,初生毛犢不怕虎,硬是從原故事裏改編了一個小規模但是情節完整的故事,把時間點重心放在祖孫三代人的不同使命上面,主要講述了修復發動機的過程。

雖然電影的拍攝過程並不順暢,但是影片最後呈現的效果卻震撼人心,包括冰川大崩塌、發動機啓動等等,都讓人爲我們自己的特效水平感到自豪,最後電影收穫了46.55億的票房成績,如今是國產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二名,得到這個成績實至名歸。

當然,該片是一次嘗試,也有很多不足,比如說觀衆看來,許多事情都靠吳京扮演的劉培強和他的兒子劉啓做主,忽略了背後更高級的指揮們,還有那麼重要的發動機爲什麼忽然壞了?其實在主角背後還有指揮員和反派人物,只是爲了突出主角,才選擇刪除了他們的戲份。

在一般的電影裏,反派幾乎比主角的戲份還多,這不僅能豐滿劇情,還能產生戲劇化的效果,讓電影更加精彩。不過雖然沒有這些,《流浪地球》作爲第一個喫螃蟹的人,還是非常成功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