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光顧着在外面玩,那麼晚纔回家,飯也不喫,你知道錯了嗎?”

孩子:“別的小朋友都在外面玩,我爲什麼不可以?”

媽媽:“說你還頂嘴?信不信我抽你!”

以上的對話,相信各位家長都不陌生。每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們一開始是可以心平氣和地跟孩子講道理的;可當孩子屢教不改,甚至還討價還價,並且頂嘴時,大多數父母都會採取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將其進行打罵一頓。

正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大多數家長仍然採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然而,家長們會發現孩子在受到打罵過後,其愛頂嘴的毛病不但沒有被改正,並且還會愈演愈烈,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看來,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

長期被暴力教育的孩子容易出現以下這些情況:

1、 性格暴力,遇事採取武力的方式解決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對於孩子的思想與行爲而言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如果經常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誤以爲這就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因而當孩子在學校與他人產生矛盾時,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武力解決。長此以往,孩子會變成一個粗暴,蠻不講理的人,這對孩子的人格塑造十分不利。

2、 讓孩子產生心理問題

常常受父母打罵的孩子容易留下心理陰影。這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嚴重的打擊,爲了躲避打罵,孩子可能會選擇封閉自我,就算受到不公平待遇也不會再有勇氣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此外,還會讓孩子感到麻木,等他習慣了打罵,父母再想讓孩子改正錯誤就難上加難了。

3、 破壞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

父母的每一次打罵,孩子都記在心裏,也因此與父母的關係愈加疏遠,對所謂的父愛母愛不再期待。這樣的孩子內心充滿着仇恨,容易造成孤僻的性格,對父母不再敞開心扉,對周圍的人時刻存在敵意,喜歡打架鬧事。

可是孩子愛頂嘴的毛病實在令各位家長頭疼,既然不能打罵,那又該如何正確地處理呢?其實孩子的任性與家長很大的關係,當孩子有了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後,一旦達不到目的或遇到他不滿意的事情就會用發脾氣、頂嘴等方式表示抗議。

孩子不聽話,李玫瑾教授教育“試試三句話,效果不一般”

1、“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這樣說話是不對的,你先安靜一下,待會兒咱們再說”

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特別是生氣時會控制不了自己,從而難免會說出一些不中聽的話。大人尚且如此,就更別說思想不成熟的小孩子了。大部分家長都無法接受孩子頂嘴,認爲孩子這麼小就學會了“頂嘴”,長大了更是不得了。

這時,相比於通過打罵來教訓孩子,採取先讓孩子的情緒冷靜下來,之後再和孩子溝通的方法顯然更爲明智。在雙方情緒都平靜後,那時候的溝通才是最容易使孩子接受和理解的。

2、“我希望你在生氣的時候,說我生氣了,而不是我討厭你”

“我生氣了”與“我討厭你”明顯前者的表達較委婉些。當孩子與父母起爭執時,大家都在氣頭上,如若孩子這時還對父母說“我討厭你”,更是給父母火上澆油,孩子肯定也“難逃一打”了。雖然孩子也應該有表達自己壞情緒的權利,但並非是一味地將壞情緒發泄到別人身上,說出一些不負責任且傷父母心的話。

3、“在外面遇到孩子耍賴不走時,可以告訴孩子:再過五分鐘我們就出發,你準備一下。”

不少家長帶孩子外出逛街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孩子看到喜歡的玩具,但家長不給買時,他就撒潑打滾賴着不走。而通常家長們都拗不過孩子也就妥協了。實際上,這樣的妥協往往會讓孩子變本加厲,與其一而再再而三地縱容孩子,倒不如提前告知孩子,讓他有自己選擇的機會。

菁媽育兒:“棍棒不一定能出孝子”,反而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孩子愛頂嘴家長們應該心平氣和地嘗試與其溝通。其實看似孩子叛逆的“頂嘴”,也是孩子邏輯思維建立的表現。孩子和家長頂嘴的過程,也是孩子自我表達的過程,家長需做出正確引導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