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分,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脱离了扶持自己上位的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成为独立势力,也像其他军阀一样,在卢龙军建立自己的家天下。他的女婿王敬柔,历任瀛、平、儒、檀、营五州刺史;王敬柔的儿子王思同作为他的外孙,从小就进入了军界,当了军校,才十六岁就当上了银胡都指挥使,统领三千军队。

关系户就是不一样,做官都比别人快。

可是有一天,风云突变。就在天祐四年,后梁刚取代唐朝不久,卢龙军也翻天了:少爷刘守光趁着率军退敌的机会,对自己的亲爹反戈一击,夺取了卢龙军的控制权,并且开始杀自己的兄弟。

史书没记载这时候王敬柔这个做姑爷的在干什么,也许已经死了吧。刘守光的弟弟平州刺史刘守奇不愿坐以待毙,就投奔了李克用。

同样缺乏安全感的还是王思同,他也带着麾下的三千人和刘守奇一起走了。李克用对主动来投的降将做足了姿态,任王思同为飞腾指挥使。

从此王思同的仕途再也没有了原先的血缘加成。

李克用死后,儿子李存勖继立。刘守光狂妄自大,竟然称帝,结果被李存勖消灭了,刘仁恭、刘守光都被诛杀。外公和舅舅死在新主手里,不知道王思同作何感想。

吞并幽燕后,李存勖把精力放在与中原政权后梁争雄上。王思同有幸参与其中,在黄河沿岸的杨刘搭建营垒,因功迁神武十军都指挥使。后梁的盟友契丹攻打李存勖的盟友义武军节度使王都,王思同又奉命率军去狼山之南戍守给王都搭把手。

天祐二十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改元同光,即后唐庄宗。同年,他消灭后梁,接收后梁领地。王思同陪他接收山东,被任为郑州防御使。

王思同为人敢勇,善骑射,好学,轻财重义,多礼文士。天下暂时太平了,他也就有机会发展一些自身的业余爱好。他性格宽宏,爱写诗,还有笔名:“蓟门战客”。“蓟门”,指的就是幽州,他的外公和舅舅曾经的都城,也是他自己梦开始的地方。

但是,舅舅已经亡国了,梦碎了,如今的他也不过是寄人篱下。庄宗的嫡长子魏王李继岌,比王思同小大约二十岁,竟然把王思同当儿子看待;宦官吕知柔仗着自己侍奉庄宗而弄权,可能惹到了王思同,王思同很不愉快。

有一次,吕知柔以终南山为题作诗,最后一句用了“头”字,王思同立即发挥长处唱和道:“料伊直拟冲霄汉,赖有青天压著头。”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同光四年,庄宗诛杀大将河中节度使、尚书令李继麟。李继麟前名朱友谦,儿子朱令锡当时在许州任忠武军节度使,庄宗就派王思同去许州杀人。

王思同只是奉命办事,却因而亲身见证了另一场惊天巨变:庄宗频繁诛杀有功大将导致军心惶惶,时不时有兵变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在这样的混乱中,庄宗驾崩了。后唐军界推出了新的代理人李嗣源,让他以李克用养子的身份登基,就是后唐明宗。

当时,王思同的小干爹李继岌正领兵在外,知道父皇有不测,也想和李嗣源争一争,但他的部下却开始溃散,他最终不仅失去了争位的勇气,连活下去的勇气也失去了。

眼看外公、舅舅、干爷爷、干爹一个个都离世了,王思同却迎来了春天,明宗比外公比爷爷都亲。

不愧为军界公推的新领导,明宗平时就观察王思同很久了,觉得庄宗这个做干爷爷的对王思同根本不够重用,一登基就任王思同为同州匡国军留后,很快又迁为陇右雄武军节度使。

雄武军节度使的治所在秦州,俗称天水,王思同此去,不仅要安民,还要守边。

四年后,王思同入朝,明宗详细地问了他边疆的情况,王思同详细描述了自己是如果治理地方的,还描述了自己如何建立了四十座营寨防止吐蕃来犯。听了王思同的现身说法,明宗十分感动,然后罢免了他。

当时正好有人在向明宗打小报告,说王思同不管事。难道在明宗眼里,王思同的汇报还是比不上小人的中伤之辞吗?

当然不是。明宗罢免王思同,是因为另有安排:庄宗任命的两个藩镇节帅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东川节度使董璋有了不臣之心,大战一触即发,他希望留王思同在身边供他驱使。

这一战,由明宗的女婿石敬瑭挂帅,王思同被任为京兆尹,充西都留守,也就是镇守旧都长安;又任兼西南行营马步都虞候,通俗讲就是充当先锋。

历代军队攻打蜀地,都要面临一夫当关的剑门天险。当初三国后期魏灭蜀之战,魏将钟会的主力大军就是在这里被蜀将姜维堵住的,最后只能靠邓艾的偏师偷家才能成功。

此次两川作乱,蓄谋已久,当然也料到了朝廷军队的走向,派了军队把守剑门关。

但王思同却顺利通过了考验,首战告捷,与阶州刺史王弘贽、泸州刺史冯晖、步军都指挥使赵在礼从利州人头山后绕过剑门关,再回过头攻打剑门关,打了东川守军一个措手不及,杀获东川军三千人,生擒都指挥使齐彦温。

消息传来,董璋的盟友孟知祥也吓了一跳,剑门关都丢了,这仗还怎么打?

然而,石敬瑭根本就不想挂帅伐蜀,作战不积极,主力没有跟进;王弘贽虽然打下了剑州,也只能焚烧房屋,带着粮食和钱退回剑门关;孟知祥手下的两员将领庞福诚、谢锽知道一旦官军主力打来了就完了,干脆拼死一赌,虚张声势袭击官军,虽然他们只有一千多人,却把一万多官军吓得退守剑门,一守就是十多天。

剑州得而复失,战机错失。明宗记下了王思同的功劳,迁权知兴元府事,也就是汉中代理市长。长兴二年,任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就是汉中,同时仍然保留西京留守一职,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兼领了两个军区。

由于讨伐两川失利,主倡讨伐的枢密使安重诲又正好被明宗杀了,明宗就把君臣失和的锅扣给安重诲,要和两川重归于好,孟知祥也同意了,但是董璋不同意,因为明宗杀了他儿子。孟知祥则装作不懂换位思考,一次次劝董璋算了、算了,一次次激怒董璋。

两家之间的火药味越来越浓,附近的王思同闻得一清二楚,报告了朝廷。新任枢密使范延光也觉得只要两川鹬蚌相争,朝廷自然可以渔翁得利。明宗授权王思同就近便宜行事。

可是,如果在渔翁反应过来以前,鹬蚌相争已经结束了呢?

万万没想到,才短短十天时间,孟知祥就把主动进攻的董璋打了个稀巴烂,然后再上表说自己为国家剪除了叛臣,是大好人、大忠臣。

明宗也懒得去思考孟知祥大战之余是不是自己也消耗很大外强中干了,当他看到两强并作一强,就放弃了进一步的打算,王思同的山南西道节度使也不用做了,回长安上班吧。

王思同也不是一无所获,他把文学家王仁裕招到了自己麾下。

长兴四年,明宗驾崩,宋王李从厚继位,大权落入枢密使朱弘昭、冯赟之手。他们担心节度使们在地方待久了坐大,下令将李从厚的养兄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改任河东军,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任成德军。

其实两位真正想削弱的是石敬瑭,但这样的调动波及的是每一个被调动的人,他们都有理由觉得朝廷针对的是自己,比如李从珂。

为了生存,李从珂就地起兵,发檄文谴责奸臣离间兄弟,号召周边一起反抗,派伶奴安十十、推官郝诩、押牙朱廷乂去长安策反王思同。

王思同扣押了李从珂的使者,报告朝廷李从珂抗命不服从调动。

凤翔就在长安家门口,既然王思同作为长安军区长官已经表了态,朝廷就任命他为西面行营马步军都部署,加宰相头衔同平章事,挂帅统领副招讨使药彦稠、西面行营都监河中护国节度使安彦威、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洋州武定节度使孙汉韶、泾原彰义节度使张从宾、邠宁静难节度使康福讨伐李从珂。

王思同先前当先锋的确有出色的战绩,可先锋和统帅不一样,王思同始终没有机会积累起挂帅统领大军的经验。

虽然这件事看起来不影响王思同再立新功,先前,为防藩镇割据重现,凤翔城的城防已经被削弱了,东西关城都被官军攻克,大军破城,如泰山压卵,王思同眼里看到了唾手可得的胜利,也许还看到了朝廷的赏赐,可能还看到了在城上绝望到大哭的李从珂,却没有看到,隐藏在军中的地雷,马上就要炸开了……

问题就哭在那个绝望到大哭的李从珂身上。他先是被迫在一座没有城防的城起兵,再是被迫大哭卖惨,都只是为了在主观或客观上必死的局面下赌一线生机。

除了这些年率军南征北战积累的威望,李从珂再无别的资本了。而就是这仅剩的资本,突然间改变了一切——

那些曾经随李从珂征战的将领和士兵动摇了!

这时,张虔钊为了早日结束战斗回家吃饭,对手下的攻城士兵下了死命令,羽林指挥使杨思权趁机倒戈,一举引燃了导火索;王思同的手下严卫步军左厢指挥使尹晖见状,也积极响应;官军纷纷丢下武器,向凤翔城里陷入绝境的李从珂投降!

王思同和众节度使们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必胜的碾压局变成了溃败局。张虔钊、孙汉韶各自逃回本镇,王思同也和药彦稠逃回自己的本镇长安。

如果王思同率领剩下的军队守住长安,李从珂下一步该怎么走,李从珂自己也没数。不过李从珂很快得到了好消息——

王思同留下守城的副留守刘遂雍关闭了长安城门,说王思同离开长安就是不要长安了也就不用回来了云云。

如此举动,显然是要把长安白送给李从珂。李从珂大喜过望,赶紧把长安接收了。

被拒之门外的王思同只能向潼关逃跑。

李从珂进入长安后不久,就传来消息,前军已经活捉了王思同;而同时被俘的王仁裕,则成了老上司落难的见证人。

李从珂说:“他虽然失策,但忠于主君,值得嘉奖。”话虽这样说,当王思同被抓来的时候,他还是当面指责王思同不会站队。

王思同说:我受恩于明宗,当然要保卫他儿子的江山,你杀了我吧。

李从珂感动了,想赦免他。

可是,他忘了考虑杨思权、尹晖们的感受。尹晖对王思同做的事比带队投敌严重得多:他在长安城抢夺了王思同的家产和妓妾,如果王思同活下来,以后和杨思权、尹晖一起上班,他们有何颜面?

尹晖去走李从珂心腹孔目官刘延朗的后门,以巩固军心为幌子,要刘延朗务必送王思同一程。刘延朗觉得有道理,便趁李从珂喝醉了酒,擅自杀掉了王思同全家。

这时候,朝廷刚刚下令任王思同为凤翔行营都招讨副使,也就是从主帅降职到副帅,继续讨伐李从珂,但这时候四十三岁的王思同已经接不到朝廷的任命书了。

李从珂得知王思同已死,虽然发怒,哀叹数日,但也不至于为了一个已死的敌人把这位心腹怎么样,而且从政治意义上讲,死人比活人更好安排。等到李从厚出逃、李从珂登基称皇帝后,他还是将王思同和朱弘昭、冯赟、药彦稠等一并列为结党兴兵、离间君臣、几乎颠覆政权的罪人,削夺官爵,过阵子又下诏表示宽容,准许他们归葬,但亲属部旧仍然流放。

后来李从珂又被建立后晋的石敬瑭推翻,王思同这些李从珂的敌人才有了死后翻身的机会。后晋出帝于开运三年下诏,恢复王思同官爵;后汉高祖登基后,赠王思同侍中。

“蓟门战客”的一生,也就此盖棺论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