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個說法是,陸克平的資本市場歷程爲起於江蘇陽光,興於海潤光伏,終於四環生物。海潤光伏退市,四環生物一度淪爲“殭屍股”,陸克平在資本市場大玩“吸血喫光”套路,如今被終身拒之門外,“毛紡鉅子”徹底倒下。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半年前,媒體還盛讚“毛紡鉅子”陸克平,稱他帶領陽光集團走上了“陽光大道”。

但半年後,一份處罰通知書中顯示,陸克平因涉及多項違法,合計被罰2734萬元。作爲四環生物的實控人,76歲的陸克平被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而跌宕起伏背後,陸克平的資本傳奇,始於陽光集團。

1986年,陸克平擔任江蘇省江陰市精毛紡廠廠長,這正是陽光集團的前身。上任後,陸克平帶領全體職工,敢想敢幹,慢慢打響了“江蘇陽光”這個品牌。

十多年前,接受媒體訪問時,陸克平直言:“當時就是國家給我們一點政策,我們就敢於負債經營。”

媒體報道,陸克平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從發達國家引進先進的紡織、染色設備及先進的生產流水線,並開始創造自己的品牌,二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技術中心、國家級毛紡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毛紡技術開發中心,建立了技術創新體系。

在產品和技術的推動下,江蘇陽光跳出江陰,成爲全國聞名的毛紡巨頭,陸克平本人也被譽爲“毛紡鉅子”。

1999年,江蘇陽光登陸上交所,成爲陽光集團首家上市公司,陸克平開始逐鹿資本市場。

有個說法是,陸克平的資本市場歷程爲起於江蘇陽光,興於海潤光伏,終於四環生物。

這個過程中,海潤光伏的崛起,最能說明陸克平的資本玩法。

2006年,江蘇陽光進軍光伏產業,但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下游公司海潤光伏無法消化其供應的多晶硅,兩家的採購合同也在2009年底到期。

一般情況下會結束合同,另覓合作對象,但陸克平恰好相反。2010年7月,陽光集團全資子公司“紫金電子”收購海潤光伏部分股權,持股比例33.65%,成爲海潤光伏第一大股東。

要知道,同年3月,*ST申龍已決定賣殼給海潤光伏。馬上要上市,海潤光伏的股東還願意轉讓股份給紫金電子,更交出控制權,媒體直呼,“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這正是陸克平的高明之處。

2011年,證監會通過海潤光伏的借殼上市申請,此後,陸克平“騷操作”不斷,比如,光伏產業跌入低谷之時,海潤光伏卻推出10派7.4元的分紅方案,陽光集團一舉拿走2億分紅,被稱爲“喫光式分紅”。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隨着2014年12月22日海潤光伏限售股解禁,大股東開始瘋狂減持。截至2015年4月,紫金電子所持2.6億股減持到只剩500萬股,佔總股本比例從25.27%降到0.32%。

爲了配合減持,2015年1月,紫金電子等提議“10轉20”高送轉。在預案公佈前短短一個月,海潤光伏漲幅超過30%,紫金電子等大股東趁機合力減持超過20億元。

高送轉預案公佈後一個星期,海潤光伏公告業績預虧8億元,市場一片譁然。監管層看不下去,給予紫金電子等大股東警告,分別處以40萬元罰款。

最終,海潤光伏被掏空,2019年6月17日股價僅0.8元,刷新A股股價最低紀錄,7月黯淡退市,但已和陸克平沒什麼關係。

就在減持海潤光伏前夕,陸克平偷偷潛伏進江陰另一家上市公司“四環生物”。

爲什麼說是“潛伏”?因原控股股東減持,2014年後,四環生物表示公司沒有實控人,直到2019年9月,證監會一則處罰告知書曝光,陸克平實際控制四環生物長達5年之久的真相浮出水面。他不僅是實控人,還操縱19個賬戶,但卻在五年間虧了10億。

證監會認爲,陸克平“違法行爲持續時間長、手段特別惡劣、涉案數額特別巨大”,合計處罰2734萬元,並採取終身市場禁入措施。

海潤光伏退市,四環生物一度淪爲“殭屍股”,陸克平在資本市場大玩“吸血喫光”套路,如今被終身拒之門外,“毛紡鉅子”徹底倒下。

一一END一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