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大人們努力完成一件任務時,總會想犒勞自己,對自閉症孩子來說,也是相同的,當孩子完成父母的指令時,父母可以準備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爲強化物來獎賞孩子,當孩子完成指令時,立即給予獎勵,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給孩子鼓勵,下次當父母又給孩子指令時,孩子也會樂意的去做。相反的,如果孩子已經做到指令所要求的事情時,千萬不要再往下加任務,這樣會讓孩子認爲父母總是說話不算話,下次再也不聽父母的話了。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

許多星父母常常會覺得自家的星孩爲什麼老是"聽不懂",而"聽不懂"好像變成了星孩的生活日程,當父母叫孩子做某件事時,孩子就只會呆站在一旁。

其實,星孩"聽不懂"有時是因爲父母給孩子的指令超出孩子認知可以理解的程度,所以纔會聽不懂。可偏偏讓孩子學會聽指令可以訓練孩子的服從性,服從性又是社交團體中重要的一環,也是日後當孩子進入到校園生活時,能不能融入環境的重要條件之一,父母總不能就這樣不管孩子聽不懂話吧!

但是要怎麼說孩子才能聽得懂呢?今天,就讓我們來好好學習"說話"吧~

1、一次只說一件事情

當父母給予孩子指令時,不要一次說很多件事情,而是應該要清晰的給孩子一個指令,如:媽從盤子裏拿一顆蘋果,而不是"媽從盤子裏拿些蘋果過來",清晰的指令可以讓孩子清楚的知道,父母要他做什麼。

2、給予孩子指令的時候,明確的給孩子選擇

大人們的生活中會不會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有人問晚餐想喫什麼時,大部分的人不是回答都可以,就是回答隨便。這樣的回答會常常讓人不知道要準備什麼樣的晚餐。同理,當父母需要孩子做某件事時,要清楚的給予孩子選擇,比如:餐後水果你想要喫蘋果還是香蕉?、你想要喝溫水還是冰水?

3、從簡單的指令開始

若是還沒學會走路,就別急着想跑,若父母想要訓練孩子學會聽從指令,不要一開始就給孩子很難的任務,從孩子目前的認知程度下手,像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拿水杯、收玩具、擦桌子等等,都可以作爲訓練孩子服從性的入門,等孩子這些任務都非常上手了再往更困難的任務邁進。

溫馨提醒:若是孩子還分不清楚上下、左右、前後,那麼在給孩子指令時就應該避免這樣的字眼,比如:把抹布鋪在晾在的左邊,當孩子的認知能力還不到可以識別方位時,接收到這樣的指令就只會呆站在一旁。

4不要一直重複給指令

當父母復孩子指令時,如果孩子沒反應,父母的反射動作就是一直不斷的重複指令,以爲孩子沒聽見,但是當給孩子指令,孩子卻沒反應,有時不是孩子沒聽見,而是孩子不知道要做什麼,這時候反覆的給孩子指令是沒有用的。

當父母給孩子指令,孩子卻沒反應的時候,父母可以輕輕拉着孩子的手,帶孩子做一次,如此一來不但可以達到示範的效果,孩子也能知道剛剛給予的指令是什麼。

5、建立規矩並明確遵守

在給予孩子指令時,請明確的制訂出獎懲規則,比如:寫完數學作業可以玩20分鐘的平板(這個獎賞可以是孩子喜歡的強化物),但是,如果孩子並沒有做到,就不要給孩子獎勵,這樣會讓孩子以爲:原來我沒完成任務也可以得到獎賞,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越來越叫不動了。相反的,如果孩子已經做到指令所要求的事情時,千萬不要再往下加任務,這樣會讓孩子認爲父母總是說話不算話,下次再也不聽父母的話了。

6、記得要獎勵孩子

當大人們努力完成一件任務時,總會想犒勞自己,對自閉症孩子來說,也是相同的,當孩子完成父母的指令時,父母可以準備孩子喜歡的東西作爲強化物來獎賞孩子,當孩子完成指令時,立即給予獎勵,如此一來不但可以給孩子鼓勵,下次當父母又給孩子指令時,孩子也會樂意的去做。

7、父母不要陷入自己脾氣的惡性循環

父母會不會常常出現這樣的狀態,給孩子指令→孩子不做→父母生氣、越來越不耐煩、講話越來越大聲→孩子哭鬧→家長口氣又更差了,甚至給孩子懲罰→孩子好像終於願意照做了,但下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又不願意做了,如此反覆的循環,到後來父母不斷的吼叫且音量越來越大,孩子不斷的哭鬧。

父母對於自己的脾氣,應該要有所察覺,一旦快要失去耐性或者講話越發大聲時,可以讓自己深呼吸再接着與孩子討論,不然當情緒累積到爆發時,不但父母容易對着孩子發泄,孩子也會害怕父母,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寫在最後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編編突然想到許多做菜的視頻都喜歡告訴我們:鹽少許、糖適量,加一點料酒等等。這樣的方式常常讓料理新手覺得很困擾,做出來的味道不美味後,就會萌生想放棄的念頭。

編編認爲這個道理很適用在父母訓練孩子服從性的時候,清楚且適合孩子認知程度的指令,可以讓孩子聽得懂,孩子聽得懂後,動手操作的機會就越高,相反的,如果父母給的指令超過孩子的認知理解範圍,孩子就可能不願意動手。

因此,學會給孩子適合的指令是基礎,至於指令要怎麼給才適當,爸爸媽媽們就要努力的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狀態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責任:覓健星小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