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沧州之三十二:吴桥杂技·苦水玫瑰

编者按:一卷《风情沧州》,让我了解了不一样的沧州,同时也认识了此书的作者吴思妤女士,她笔下城市我都去过,也非常熟悉。今日读之,却倍感陌生,后思之,如人取景,视角不同。征求吴思妤女士同意,自今日起《风情沧州》一书全文将在诗眼看世界刊发,请大家和我一起体感不一样的文化沧州。

吴思妤:沧州广播电台记者,河北散文学会会员,沧州作协副秘书长。作品散见《沧州日报》《小小说选刊》《散文风》等报纸和杂志,作品《酒碗》曾获得首届王蒙文学院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蒹葭宛在 瀛洲生香》获河北省散文学会第10届河北省散文名作二等奖,沧州市“金恩杯”散文随笔二等奖,“金恩杯”纪念沧州建州1500周年散文随笔作品大赛三等奖等等,著作有散文集《风情沧州》。

作者语:我是一个典型的家乡控,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深爱到 骨子里。走出沧州,我会不留余力地宣传沧州的美好,维护沧州 的方方面面,不允许人们说自己家乡一点不好;走出河北,我也 会不留余力地宣传河北的美好,像维护沧州一样维护河北,因为,这里有我的家乡。走过沧州的每一块土地,都会情不自禁地激动,都会情不自禁地 想拥抱它。当深情无法宣泄的时候,我只能选择用文字来表达。我爱我的家乡,唯因爱,所以一往情深。

吴桥杂技·苦水玫瑰

吴思妤

有一种玫瑰,叫苦水玫瑰。

想象中,是怎样极致的苦,才能培育出艳丽而精美绝伦的玫瑰。吴桥的杂技,就是苦水中泡出的一朵最美的玫瑰吧?杂技原本出身平常。想想吧!

在2800多年前的沧州,已经学会了用最简单工具耕作的老百姓,埋头在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着。阳光直射着他们,汗水流过他们的额头、颈项。没有人偷懒,在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土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没有人会嫌弃自己的命。

终于,一天的劳作结束了,坐在清凉的树荫下,喝着清凉的水,满心欢喜的他们,用手中的碗,身旁的桶,更甚者,随手捡起的一根麻绳,耍出几个灵巧漂亮、有点难度的动作,博得周围人的阵阵喝彩声。

也有几个少不更事的年轻小伙子,半嗔半耍地摔起跤来,耍的人心旷神怡,看的人兴高采烈。这些无意中的动作,为他们辛苦如一头老牛般只知道埋头耕作的生活中,增添了几分难以磨灭的亮色。

从此,就有人为这抹亮色而心动,而行动。又或者,5000多年前,同样是这片土地上,正在从懵懂中醒来的人们,狩猎、捕鱼,或者还在摸索着,碰着运气地种上几株能长出吃食的不知名植物。他们在捕获足够一天口粮的猎物时,会兴奋地手舞足蹈,用各种夸张的方式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张几个跟头,互相模仿猎物搏斗时的场景。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无意识的动作中,一个影响后世子孙几千年的事物就此诞生了。

又或者,其实我们的祖先什么也没想,他们,只是遵从内心的指示去行动。而这颗无心种下的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生根、发芽,在时光的消磨中,不紧不慢地成长着,直至,长成参天大树。

吴桥,就是这片合适的土壤。在沧州成方连片的盐碱地上,吴桥的土地是罕见的甘美肥沃,这是上天的恩赐。生活于此的人们,心态平和安定,对生活充满了憧憬。也因此,有更绽放的最美玫瑰。

注:苦水玫瑰在永登县的栽植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玫瑰在永登县最早是在苦水引种,又在以苦水为代表的地区内长期栽植,经过人们的不断选育,最终形成了地方品种,因而习惯上称其为苦水玫瑰”。 苦水玫瑰以它迷人的芳香而闻名于世界,在全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