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刘邦称帝后,为了平衡各方力量,将可以瓜分的政治资源(包括封地、爵位),大致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刘邦的自家子弟来分享(宋武帝刘裕的祖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册封为诸侯),第二部分,则是由吕家子弟来分享——在大众印象里,吕后家族在刘邦去世后,是在吕后的操作下,得以在朝廷做官,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吕后的哥哥吕泽,在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都为刘邦集团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汉天下确实有吕家一份功劳。因此,当刘邦坐稳皇位后,就开始针对功臣集团进行大规模清洗——韩信之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汉高帝十二年(西历公元前195年),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处于病危状态。恰好在此时,燕王卢绾有感于韩信等西汉开国功臣遭到了刘邦的诛杀,唯恐自己也步入后尘,于是产生反叛之心。刘邦闻听这一消息后,派遣樊哙带兵讨伐燕王卢绾。
樊哙带兵出走后,有人告诉刘邦:吕后计划在刘邦死后,掌握汉朝权力,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对此事有参与。于是刘邦颁下密诏,让陈平、周勃设计诛杀樊哙。不料,这一计划还没等执行,刘邦就驾崩了。
早在楚汉相争期间,樊哙就为刘邦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鸿门宴上,樊哙还为刘邦向项羽力陈刘邦的功劳,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个功臣,为什么刘邦只是听了别人的一面之词,就对樊哙起了杀心?
这一切,要从西汉初年的政治结构说起。
三分天下
现代历史学者认为,西汉的建立,是在秦朝末年天下失控,秦朝崩溃后,诸侯参与楚汉争霸后,认同刘邦为共主基础下的政权。
因此,刘邦称帝后,为了平衡各方力量,将可以瓜分的政治资源(包括封地、爵位),大致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刘邦的自家子弟来分享(宋武帝刘裕的祖先,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被册封为诸侯),第二部分,则是由吕家子弟来分享——在大众印象里,吕后家族在刘邦去世后,是在吕后的操作下,得以在朝廷做官,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吕后的哥哥吕泽,在秦末战争和楚汉战争中,都为刘邦集团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这个角度来说,西汉天下确实有吕家一份功劳。第三部分,则由功臣来分享——这其中包括韩信等人。
变化的政局
不过,政局的特色,在于瞬息万变。“三分天下”的格局只不过是刘邦的权宜之计。因此,当刘邦坐稳皇位后,就开始针对功臣集团进行大规模清洗——韩信之死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对于功臣集团,刘邦极为猜忌,对于吕后集团,刘邦又怎能不加以猜忌?只不过,刘邦在世的时候,一直忙着对功臣的铲除,实在腾不出手来收拾吕家的势力,并且吕家的势力比起功臣集团来,隐患要低很多。
这一切到高帝十二年,发生了变化。
这一年,功臣集团中,势力较大的人物早已被悉数铲除,余下的势力较弱,不足以动摇刘家基业。反倒是刘邦有所担心:自己一旦死后,吕后会不会扶植吕家势力,对刘家子弟进行打压和迫害?后来的事实证明,刘邦的担心并非多余。刘邦死后,西汉朝廷几乎成为吕家天下。
刘邦为了避免这一点,就需要提前铲除吕家势力。因此,对于身份敏感的樊哙,有了猜忌心理。因此,在旁人的挑拨下,刘邦果断决定诛杀樊哙。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