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劉邦稱帝后,爲了平衡各方力量,將可以瓜分的政治資源(包括封地、爵位),大致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劉邦的自家子弟來分享(宋武帝劉裕的祖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冊封爲諸侯),第二部分,則是由呂家子弟來分享——在大衆印象裏,呂后家族在劉邦去世後,是在呂后的操作下,得以在朝廷做官,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因爲呂后的哥哥呂澤,在秦末戰爭和楚漢戰爭中,都爲劉邦集團立下了赫赫戰功,從這個角度來說,西漢天下確實有呂家一份功勞。因此,當劉邦坐穩皇位後,就開始針對功臣集團進行大規模清洗——韓信之死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漢高帝十二年(西曆公元前195年),西漢開國皇帝劉邦處於病危狀態。恰好在此時,燕王盧綰有感於韓信等西漢開國功臣遭到了劉邦的誅殺,唯恐自己也步入後塵,於是產生反叛之心。劉邦聞聽這一消息後,派遣樊噲帶兵討伐燕王盧綰。
樊噲帶兵出走後,有人告訴劉邦:呂后計劃在劉邦死後,掌握漢朝權力,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對此事有參與。於是劉邦頒下密詔,讓陳平、周勃設計誅殺樊噲。不料,這一計劃還沒等執行,劉邦就駕崩了。
早在楚漢相爭期間,樊噲就爲劉邦立下了赫赫戰功,甚至鴻門宴上,樊噲還爲劉邦向項羽力陳劉邦的功勞,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功臣,爲什麼劉邦只是聽了別人的一面之詞,就對樊噲起了殺心?
這一切,要從西漢初年的政治結構說起。
三分天下
現代歷史學者認爲,西漢的建立,是在秦朝末年天下失控,秦朝崩潰後,諸侯參與楚漢爭霸後,認同劉邦爲共主基礎下的政權。
因此,劉邦稱帝后,爲了平衡各方力量,將可以瓜分的政治資源(包括封地、爵位),大致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劉邦的自家子弟來分享(宋武帝劉裕的祖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被冊封爲諸侯),第二部分,則是由呂家子弟來分享——在大衆印象裏,呂后家族在劉邦去世後,是在呂后的操作下,得以在朝廷做官,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因爲呂后的哥哥呂澤,在秦末戰爭和楚漢戰爭中,都爲劉邦集團立下了赫赫戰功,從這個角度來說,西漢天下確實有呂家一份功勞。第三部分,則由功臣來分享——這其中包括韓信等人。
變化的政局
不過,政局的特色,在於瞬息萬變。“三分天下”的格局只不過是劉邦的權宜之計。因此,當劉邦坐穩皇位後,就開始針對功臣集團進行大規模清洗——韓信之死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的。
對於功臣集團,劉邦極爲猜忌,對於呂后集團,劉邦又怎能不加以猜忌?只不過,劉邦在世的時候,一直忙着對功臣的剷除,實在騰不出手來收拾呂家的勢力,並且呂家的勢力比起功臣集團來,隱患要低很多。
這一切到高帝十二年,發生了變化。
這一年,功臣集團中,勢力較大的人物早已被悉數剷除,餘下的勢力較弱,不足以動搖劉家基業。反倒是劉邦有所擔心:自己一旦死後,呂后會不會扶植呂家勢力,對劉家子弟進行打壓和迫害?後來的事實證明,劉邦的擔心並非多餘。劉邦死後,西漢朝廷幾乎成爲呂家天下。
劉邦爲了避免這一點,就需要提前剷除呂家勢力。因此,對於身份敏感的樊噲,有了猜忌心理。因此,在旁人的挑撥下,劉邦果斷決定誅殺樊噲。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