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說,真正導致太監娶妻或者殘忍的最本質原因還是世人的冷漠與冷眼旁觀,讓太監這個本就處於弱勢的羣體變得更加悲哀、可憐、絕望,一旦少部分人出人頭地,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必然也就是報復,這是人性的原始特點,很難改變。這是明朝太監娶妻的現象,當時的太監與宮女組成的“對食”,甚至和夫妻沒有太大區別,平時生活行動與夫妻無異,海誓山盟,要是誰背叛,還可能引發血案,其中一人先離開,剩下的人也會一直祭奠對方,其感情之深,讓人爲之動容。

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當你以上帝視角俯視人類,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一切安好,而你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走進人羣,你會發現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深思。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上,就曾經出現過很多特別的事情,值得我們換一種角度去深入思考分析。

也許你會在不經意間聽到“太監娶妻”這樣的獨特事情,一開始也許你會十分好奇和匪夷所思,後來你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就是一個特殊時期的一種特殊現象而已。而今天我卻要告訴你,這遠遠不是某個特殊時期的特殊現象那麼簡單,爲什麼這麼說呢?也許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有所領悟。

一、太監娶妻的歷史

在現存的史籍中,關於太監娶妻的最早記載應該是秦朝的《史記·李斯列傳》,其中提到太監趙高有女婿閻樂,其官任咸陽令,還提到趙高當時已經有娶妻領養兒女的行爲。

趙高是秦朝時期一個位高權重的太監,從他娶妻這個現象我們可以分析當時應該地位頗高的太監都有與趙高一樣的癖好。

趙高劇照

漢朝時亦有記載:

常侍黃門亦廣妻娶。——《後漢書.劉瑜傳》 多娶良人美女以爲姬妾,皆珍飾華侈,擬則宮人。——《後漢書.宦官傳.單超》

由此說明,在漢朝是太監娶妻還是比較普遍,並且這一時期出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太監與宮女搭伴過日子,稱之爲“對食”夫妻,意思就是兩人相互陪伴喫飯聊天,排解孤獨與寂寞。

到了唐朝,由於原本國家就比較富裕開放,所以太監娶妻之風更是盛行,其中有名的記載是高力士娶李元晤女兒,還有李亨賞賜給太監李輔國兩個老婆。

比來宦寺,多蓄姬妾。以餘所識三數人,至納平康歌妓。今京師坊曲,所謂西院者,專作宦者外宅,以故同類俱賤之,不屑與齒。然皆廢退失職及年少佻達者爲之。若用事貴璫,極諱其事,名下有犯者必痛治,或致斃乃已,則猶愈於高力士之娶呂玄晤女,李輔國之娶元擢女也。—《野獲編·內監·宦寺宣淫》

根據一些資料統計,在唐朝時五品以上的高層宦官娶妻者佔 49.3﹪,六品以下的中下級宦官佔 50.7%,由此可見這種現象在唐朝十分流行,當時的“對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叫做“下火”,也是由宮女與太監組成,類似於漢朝時期。

高力士劇照

宋朝宦官娶妻一樣有,比如:

是宦官有妻,朝廷實默允之。—《宋史·后妃傳》

宋朝對宦官管理比較嚴格,這些娶妻的宦官可以說是冒着生命危險進行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小命不保。也是這種驚險刺激的環境以及娶妻代價之大,更加充分說明太監娶妻這件事情的普遍意義。

明朝時期,朱元璋在世時,對宦官娶妻有明文規定,要是違反者將遭受剝皮之刑,十分殘忍,當時對太監娶妻這個事暫時控制住一段時間。只是後來到了英宗時期,朱元璋的子孫們對宦官娶妻放開政策,不再進行干涉,一時間又流行起來。

太祖馭內官極嚴,凡椓人娶妻者,有剝皮之刑。 然至英宗朝之吳誠、憲宗朝之龍閏輩,已違禁者多矣。 今中貴授室者甚衆,亦有與娼婦交好,因而娶歸者。 至於配耦宮人,則無人不然。——《內監.對食》

明朝宦官娶妻很嚴重,比如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魏忠賢,與朱由校乳孃客氏組成對食夫妻,最終還將當時皇帝朱由校給弄死,可以說是太監娶妻的最高境界了。這個時期宮女依舊與太監組成“對食”,也稱之爲“菜戶”,當時十分流行,要是哪個宮女沒有一個伴,別人都會笑話她。

凡宮人市一監蔬,博一線帛,無不藉手。 苟久而無匹,則女伴俱姍笑之,以爲棄物。 唱隨往還,如外人夫婦無異。 其講婚媾者,訂定之後,星前月下,彼此誓盟,更無別遇,亦有暗約偷情,重費不惜。 或所歡偵知之,至於相仇,持刃梃報復者。 ……遂棄其官,去爲僧不返,……或一人先亡,亦有終身不肯再配。——《萬曆野獲編》

魏忠賢劇照

這是明朝太監娶妻的現象,當時的太監與宮女組成的“對食”,甚至和夫妻沒有太大區別,平時生活行動與夫妻無異,海誓山盟,要是誰背叛,還可能引發血案,其中一人先離開,剩下的人也會一直祭奠對方,其感情之深,讓人爲之動容。

清朝太監娶妻也很多,最著名的有慈禧身邊的紅人李蓮英、小德張還有安德海,這些人當時都曾娶妻,有的還是三妻四妾,恰似尋常大官一樣,位高權重,甚至結婚當日還公然大擺酒席,隆重至極。

不過就太監娶妻羣體而言,大多還是級別較高,比較有身份地位的太監纔有這個資格,對於一般身份與條件的太監,還是沒辦法娶妻的,畢竟連自己都養活不了,又怎麼能娶妻呢?

二、太監娶妻背後的現實意義

既然太監娶妻這個現象,在歷史上由來已久,那麼這個現象背後究竟隱藏着什麼深刻意義呢?或者有沒有給人一些啓示?我想毫無疑問是有的,只是需要我們用心去分析。

1、殘忍現象形成原因

也許認真一點,我們會發現,在太監娶妻中,存在着很多悲慘的事情,並不是所有太監娶妻都恰似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和諧美滿,背後隱藏着很多不爲人知的黑暗面,這些纔是我們需要深入瞭解的。

比如史籍中有記載:

允常爲浙之寧海人,舉進士,爲河南按察僉事,微行民間,聞哭聲甚悲,廉知其女爲閹宦逼奸而死。因聞之朝,捕宦抵罪。此洪武末年事。 景泰初年,大同右參將許貴奏:鎮守右少監韋力轉,恨軍妻不與奸宿,杖死其軍。又與養子妻淫戲,射死養子。 天順元年,工部左侍郎霍蠧又奏:力轉每宴輒命妓,復強娶所部女子爲妾。上怒,始遣之執之。——《萬曆野獲編·宦寺宣淫》

以上這些記載,都是太監娶妻中不和諧的部分,一些宦官娶完妻子回去不是爲了過上幸福生活,而是想方設法對其進行欺辱蹂躪,手段殘忍,行爲惡劣。究竟爲什麼原本好好的一件事情會演變成這樣呢?我們繼續分析。

太監這個羣體,主要分爲兩類,一類是成年後自願成爲太監之人,稱之爲“淨”,另外一類就是從小就被家人逼迫成爲太監,稱之爲“通負”。其爲了養家餬口而遭受宮刑,從此失去作爲一個男人的正常功能,陷入極度悲哀與絕望之中,先不說當時遭受的宮刑有多痛苦,單純說一說宮刑之後的生活有多悲慘,我們就可以瞭解太監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司馬遷劇照

司馬遷曾遭受宮刑,受過宮刑之後,司馬遷是這樣說的: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辭令,其次詘體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其次毀肌膚斷肢體受辱,最下腐刑極矣。——《報任安書》

司馬遷覺得腐刑是最下的,連這樣一位歷史學家都這樣覺得,可想而知對於普通人會是多麼嚴重的摧殘,又怎麼可能受得了。不過除了來自於身體的痛苦之外,更糟糕的是來自於外界的冷漠與羞辱。

此曹善者千百中不一二,惡者常千百。 若用爲耳目,即耳目蔽;用爲心腹,即心腹病。——《明史》

人們舉得太監都是壞人,這也是一個對太監羣體的傷害,讓太監在遭受身體痛苦的同時還要面對來自於外界的各種中傷與冷眼嘲笑,我想對於任何一個人都受不了這樣的屈辱。

所以很多太監就嘗試着改變這一切,比如有人這樣做:

近日福建抽稅太監策,謬聽方士言:食小兒腦千餘,其陽具可復生如故。乃遍買童稚潛殺之。久而事彰聞,民間無肯鬻者,則令人遍往他所盜至送入。四方失兒無算,遂至激變掣回,此等俱飛天夜叉化身也。—《萬曆野獲編·食人》

爲了能夠成爲一個完整而正常的男人,太監試圖用這些所謂的偏方來改變現實,希望能夠有所改變,可是他們越是努力去改變,最後結局越是糟糕,更加讓人覺得太監是十惡不赦之人。在所有方法都試過之後,太監已經無力迴天,只能接受現實,接受自己在別人眼中的那種惡人形象。

2、太監娶妻心理

很多太監都變得十分殘忍,對自己娶的老婆下毒手,有人覺得這是因爲太監心理有缺陷,想要進行某種補償,鑑於此,有阿德勒的補償作用心理爲依據,認爲有的人因爲某些方面的缺失導致內心有遺憾,從而需要尋求額外的其他東西來對自己進行補償。而太監娶妻就是通過娶妻子來達到對自己內心失去男性功能的自卑之補償,希望藉此證明自己的男性地位與尊嚴。

可以說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是最根本的本質原因,尋求補償的心理對於太監而言,是有一定效果,通過娶妻來得到某種自我安慰,讓曾經缺失的東西找回來,比如愛與關懷,還有被人重視的感覺和主導別人的快樂。

在娶妻的過程中,太監可以重新感受到一個家庭的溫暖,還有感情中最爲溫馨浪漫的感覺,甚至還可以有一定的某方面快感(雖然不具有功能,但是可以通過一些想象或者其他刺激達到快感)。這些都是比較低級的需求,太監有權有勢之後,很簡單即可達到,但有的東西卻是太監永遠也無法得到的。

3、對世人的報復心理

這個原因,也許有人會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事實上這纔是太監的很多殘忍行爲最真實的內在原因。上邊我們已經分析過,在太監的成長過程中,曾遭受過宮刑,還有周圍人的冷眼嘲笑,他曾經是試圖過改變,也試圖過溫柔以待這個世界,但是他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還是擺脫不了身上的標籤,於是就徹底放棄,開始自暴自棄。

興許這種經歷很多人都曾經有過,比如小時候學習不好比較調皮,周圍人都會罵你,家長用別人家的孩子來刺激你,一開始你想過努力改變這一切,並且取得一定的成績,你樂呵呵回家,一路上暢想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態度會有所改變。

當你回家發現別人家的孩子正在你家做客,他考了兩科一百分,父母在對比之下,依然認爲你沒什麼進步,覺得你已經沒救。經歷過無數次打擊之後,你放棄掙扎,接受自己就是那樣一個沒有成就之人的現實,於是成天碌碌無爲,不務正業,終於你成爲了那個別人眼中糟糕的孩子。

很多年後,你不小心已經功成名就,這個時候你會產生一種想法就是特別痛恨那些學習好的孩子,對那個羣體都有一種仇恨,見到他們就想與之拼命,你說這是一種補償心理麼?顯然不是,這已經成爲一種報復心理,我們不能否定這種行爲其實根植於每個人的內心。

太監就是如此,曾經試圖過做好人,可是世人的冷漠與嘲笑,讓他們懷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確,從而在不斷否定中走向一個深淵,並且無法回頭,當後來他有權有勢之後,要做的事情不是去補償自己什麼,而是去報復那些曾經對自己冷眼嘲笑之人。

所以在研究古代歷史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大太監無情處置周圍官員,還有一些農民出身的起義者,稍微有一點成就之後就對那些名門望族和民間豪紳肆意虐殺,你以爲是他想補償什麼還是嗜殺成性,其實都不是,單純的一個理由就是源於內心深處的仇恨與報復心理。

除了古代之外,現代世界各地的一些連環殺手,我們經過深入研究之後也會發現同樣的一個現象,他們大多數小時候家裏不幸福,周圍人看不起他們。對於一些小時候遭受過家暴的人,比如長期遭受母親家暴,長大後他犯罪的對象通常都是與母親類似年齡、長相、行爲之人。

遭受周圍人冷眼之人,後來他的爆發點往往就是似曾相識的一句話,尤其是對自己具有侮辱性的話語,他們會一生都牢牢記住。

他通過這樣的一種報復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不滿或者是想通過這種最原始的衝動來改變世界,雖然最終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害人害己,但是這種現象足夠值得我們深思。

說了這麼多,也許你還會問我,這些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太監娶妻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已經成爲過去,對我們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確實如此,這種現象已經成爲過去,可是太監娶妻的那些殘忍行爲背後透露出的人性弱點,你以爲會過期麼?顯然是不會過期的,從古至今,人性的弱點基本變化不大,在很古老的社會,孩子出生後基本也是以自私爲主,很少會說“給你”,而是說“我要”,這就是人性的弱點,更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別人的感受,這種弱點正好就是從古至今造成很多匪夷所思之事的真正背後原因。

我們習以爲常的按照自己理解去判斷評價別人,習以爲常的按照自己標準去要求別人,更加將所有事情假裝與自己無關,街上偶遇摔倒老人裝作若無其事,看到小孩被盜裝作若無其事,看到有人尾隨女孩裝作若無其事,一切的冷漠無情,纔是最後真正造就悲劇的罪魁禍首。

所以說,真正導致太監娶妻或者殘忍的最本質原因還是世人的冷漠與冷眼旁觀,讓太監這個本就處於弱勢的羣體變得更加悲哀、可憐、絕望,一旦少部分人出人頭地,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必然也就是報復,這是人性的原始特點,很難改變。

我們之所以研究這麼多,其實也不是要讓人對這個世界失去信心,恰好相反,我是希望人們明白一些悲劇背後的真實原因,從而能夠變得熱情一些,給周圍人多一些關心、多一點溫暖,這樣一來,我們的世界將會減少很多悲哀事情發生,如此往復循環,這個世界也會變得更加美好!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