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鴻章抵達馬關後,第二天就開始跟日本談判,日本作爲戰勝國,自然是盛氣凌人,想要更多好處,日本一開口就提出要中國割讓大沽口、天津、山海關等地,同時要清朝賠償戰爭損失三億兩白銀,面對日本的獅子大開口,李鴻章自然不敢應承,談判暫停。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在十九世紀末期都被世界視作東方的卑斯麥,甲午海戰可以說是讓兩人決一勝負,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在戰爭中全軍覆沒,作爲戰敗的一方,李鴻章代表滿清去和日本簽訂合約。

大家好,我們的文山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1895年4月1日下午,日本將媾和條約草案送至李鴻章行館。這個條約草案共十一款,主要是朝鮮獨立,割地、賠款、最惠國待遇四大項。談判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割地和賠款兩項。關於割地,日本共要求三塊土地,一是遼東半島,二是臺灣全島,三是澎湖列島;關於賠款,日本要求中國賠款3億兩白銀;關於最惠國待遇,日本要求開放七個通商口岸,包括河北、廣西、江蘇、浙江、四川、湖南、湖北,從沿海到內陸腹地,涵蓋大半個中國。
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在十九世紀末期都被世界視作東方的卑斯麥,甲午海戰可以說是讓兩人決一勝負,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在戰爭中全軍覆沒,作爲戰敗的一方,李鴻章代表滿清去和日本簽訂合約。當李鴻章和伊藤博文走到一起的時候,藤博文說:“……我曾勸告你要改革中國內政,如今我的話應驗了吧”。李鴻章嘆道“我們國家太大,人心不齊,深知我國必須改變方能自立。
談判條件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作爲滿清的全權代表,仍不斷的努力“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與日方反覆辯論。當時的大清王朝內憂外患,慈禧仍以“婦人”眼光看待局勢,她所謂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也成了滿朝文武大臣的習慣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終於不可避免的爆發了,當時大清北洋水師並不弱,其實力號稱“亞洲第一”可就是這麼一支“亞洲第一”的海軍,在慈禧無比奢華的“壽誕”喜慶中,卻落得全軍覆沒的結果
李鴻章抵達馬關後,第二天就開始跟日本談判,日本作爲戰勝國,自然是盛氣凌人,想要更多好處,日本一開口就提出要中國割讓大沽口、天津、山海關等地,同時要清朝賠償戰爭損失三億兩白銀,面對日本的獅子大開口,李鴻章自然不敢應承,談判暫停。
1895年3月24日下午,李鴻章從春帆樓走回驛館,就在回去的路上,經過一條小道,這是他每天回來的必經之路,日本有個叫小山六之助的武士,在這裏等候多時,他藏在暗處,看李鴻章慢慢走過,突然跳出來,對摺李鴻章腦袋就是"砰"的一槍,然後迅速逃走。由於捱了這一槍,也許國人就不至於罵他國賊太甚了。他血流滿面,仰天大呼7個字:“此血可以報國也!……”
日本保守派聽說清朝大使被刺殺,在日本發生這樣的事情,讓日本在國際上的影響非常不好,爲了讓李鴻章不要大肆宣揚此事,最終日本人談判桌上也做了讓步,把原先要求賠償的三億兩白銀減爲兩億兩,儘管數目仍舊很多,但卻少了三分之一。這真的是應了那句話,落後就要捱打,輸了就得認慫啊!李鴻章中得這一槍,堪稱最貴的一槍,一下子給清政府少了1億兩白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