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星河講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如果諸葛亮聽信劉備的話,廢掉劉禪自立爲王,同樣也是不能統一中原的。這到並非是諸葛亮軍事才能不濟,把諸葛亮與韓信對換下,韓信也同樣不能實現中原一統的。那麼究竟是爲什麼無人能夠實現蜀漢一統中原呢?
我們先去看下,劉備三顧茅廬時與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思想。
聯合東吳,攻破曹軍。佔領荊州西部區域,進而奪取兩川之地,初步實現三分天下之勢。其實,隆中對並不僅僅是這些,後邊還有,奪取兩川之後,穩定政治、發展經濟、安撫百姓,待到兵精糧足時候,從漢中與荊州南郡的江陵同時出兵,對曹魏形成包圍之勢,進而一舉殲滅其主力。
在來看下,劉備爲什麼要發動夷陵之戰,難道真的是爲關羽報酬嗎? 關羽發動襄陽之戰,造成後方空虛,孫權背義出兵偷襲,生擒關羽,奪取了劉備在荊州佔有的七分之三的土地。
此時劉備就很被動了,丟失了荊州,要想完成“匡扶漢室,一統中原”的夢想就只能走漢中一條路了,但漢中之路韓信之後還能再次有人走通嗎?以劉備雄才,肯定知道那是死路。常言道“蜀道易守難攻”,那是不實之說,真正的蜀道是易攻難守的。東漢吳子顏、蜀漢末期鄧艾都是輕鬆攻破。漢中走不通,偏安兩川一隅,談“匡扶漢室,一同中原”無異於癡人說夢。
劉備傾全國之力,興兵伐吳,實則是要武力收回或是外交談判收回南郡,甚至更多土地。這裏我們看下南郡的軍事地位。南郡有個江陵,是個水陸交通都很方便地方,也是荊州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劉表時期就在這裏辦公,後來劉備從孫權處借得南郡後,關羽也是坐鎮江陵,以江陵爲中心,北拒襄陽,南控湖湘,東連武昌,西守西陵,得以撐開荊州的形勢。 有人會說,孫權聽說劉備要出兵伐吳,親自修書請求何談,劉備撕毀了和談書呀。爲什麼又說劉備想走外交談判路線?弱國無外交。試想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壓力,劉備在談判桌上又能得到什麼?孫權的最大限度也就是傻了呂蒙,請劉備喝酒喫飯看美女跳舞,最後在讓小妹孫尚香陪着劉備會到蜀漢。這些都不是劉備想要的,劉備要的是“匡扶漢室,統一中原”,要實現這些就得拿到南郡……
最終,夷陵之戰,劉備兵敗,逃往白帝城。此時的劉備已基本預見蜀漢的未來。所以纔有對諸葛亮託孤時說的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畢竟“隆中對”時早已知曉,沒有荊州便沒有蜀漢的未來。南征北伐、五出祁山也不過是在盡忠職守罷了。莫說是把韓信對調過來,就是諸葛亮的偶像管仲、樂毅在世也無法從漢中再次出兵,實現中原一統。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