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原定建造四艘,但最后仅有三艘建成,其中两艘参加了各类军事行动,作战经验丰富。尽管“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采用了新型的原创装甲防护设计,但在空袭之下仍然难有招架之力。
按照意大利军方的舰种划分,“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属于“装甲舰”,它的建造采用了 1928年时的设计。“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于 1934年10月28日在的里雅斯特的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开建,1937年7月25日下水,1940年4月28日建成。最初按照《华盛顿条约》中的规定,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排水量定为35000 吨,然而当法国于1935年拒绝承认《华盛顿海军条约》后,意大利随即提高了它的设计排水量,重新修改了自己的战列舰建造计划。
造舰困境
漫长的建造周期实际反映出了当时意大利海军面临材料设备极度匮乏并供给困难的窘境,而且大多数筹集到的建造材料质量也无法保证。尽管如此,“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设计方案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它的整体外形颇具威严而又不失优雅。虽然之前曾有装备 406 毫米(16英寸)炮的计划,但最后被修改为采用381毫米(15英寸)炮的方案——原先计划安装在“弗朗西斯科·卡拉乔洛”级战列舰上的 381 毫米(15英寸)主炮,被挪用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上。九门主炮装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最大射击仰角为35°,射程可达 42260米,能够发射重 885公斤的穿甲弹和重774公斤的高爆弹,射速约为每三分钟四发。
“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主炮采用50倍口径,炮弹初速高达870米/秒,因此意大利军方一直对其炮弹的穿透力持过高的评价。它主炮的不足之处在于炮管内膛磨损严重,容易导致炮弹偏离目标。 “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辅助武器为十二门152毫米(6英寸)三联装炮,另外舰上还载有大量防空武器,包括十二门90毫米(3.54英寸)高射炮、二十门37毫米(1.4英寸)高射炮和十六门20毫米(0.8英寸)高射炮,这样密集的防空火力足以确保“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对空防御万无一失。
“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的装甲总重13331吨,舵部采用厚重的装甲防护,船内设有多层舱壁,用以抵御大仰角发射的炮弹的攻击。水下的防护体系则采用了设计新颖的普列赛系统:防鱼雷舱壁与内层舱壁之间设有纵向的舱室,内置一个最大直径为3.8米的中空圆筒,悬浮在重油之间,用以吸收鱼雷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还是意大利建造的第一艘装有雷达的战列舰——1942 年时安装了“猫头鹰”EC4 雷达。
20世纪30年代末,意大利建造主力舰的目的都是为了与法国在地中海的海上力量相抗衡,作为地中海地区的海上强国,法国同样在建造新型战列舰(尽管佛朗哥统治下的西班牙也曾于1939年后鼓吹仿照“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的设计建造一或两艘战列舰,但并无任何实际行动)。然而事实上,地中海的实际控制权一直掌握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手上,英国当时正牢牢地把控着从欧洲途经苏伊士运河前往印度及远东地区的最短航线。讽刺的是,意大利海军曾一度成功撼动了英国皇家海军在地中海地区的绝对优势,动用的不是战列舰,而是微不足道的飞机和袖珍潜艇(见“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
挑战日不落帝国
1940年8月31日至当年年底,“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编入第一舰队的第九分舰队,频繁出动袭击前往马耳他的英国船队,但未有斩获。同年11月12日,英军对意大利的塔兰托港进行突袭,“维托里奥·维内托”号侥幸逃过一劫后被调往那不勒斯,随后它以那里为基地曾经多次执行突击任务,并在1941年3月27日爆发的马塔潘角海战中担任意大利舰队旗舰。在这次战斗中,“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被英国“可畏”号航空母舰上舰载轰炸机投下的鱼雷命中,拖着被灌入近 3900吨海水的残破舰体瞒珊驶回塔兰托港。
1941年8月初,维修结束后的“维托里奥·维内托”号继续执行拦截马耳他船队的任务,这期间还曾护送意大利船队前往北非。12 月14日,它被英国潜艇“催促”号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只得再次进行维修整备。1942年6月维修完毕后,“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再次出没于马耳他海域,伺机攻击盟军船队,但此后再没有参加任何值得一提的军事行动。“维托里奥·维内托”号总计参与过五十六次作战任务,其中有十一次与敌方舰艇展开交战。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与同盟国达成休战协议,舰队随即投降。“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被先调往马耳他,其后又前往苏伊士运河,被扣留在大苦湖。它于1946年2月回到意大利后,作为赔偿舰被移交给英国。1948年2月1日,“维托里奥·维内托”号被除籍,此后至1950年间在拉斯佩齐亚解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