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死后,王陵继任。从后来的事情看,三个人的能力和缺点竟然与刘邦预料得分毫不差!王陵有能力但不够聪明,需要陈平的帮助。但是陈平虽然聪明,却不足够独挡一面,需要周勃帮忙才镇得住军队。
吕后在刘邦死后费尽心思想让吕氏集团掌控国家。但由于东方还有数十个刘姓诸侯国,所以并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她想到了也封吕家人当诸侯王的方法,于是找来了三位大臣-王陵、陈平、周勃进行商议。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吕后找的是这三个人?
原因还是来自于刘邦当年的安排。
当年在刘邦快不行的时候,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病榻问相”事件。吕后到刘邦的病榻前,询问他去世之后这个国家该怎么办。(也就是从贫贱之时就一路相互帮扶,共同历经生死的夫妻能做到这么直接的交流了。)
对话是这样的:
吕皇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
刘邦回答:“曹参可”
吕皇后又接着问曹参之后人选,
请大家注意接下来刘邦的回答,这是重点中的重点。
吕皇后还想接着问,但是刘邦说:“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后来你猜怎么着?
刘邦说的分毫不差,简直是个预言家!
首先是曹参成为丞相之后,没有瞎折腾,延续萧何留下来的规章制度,做的相当不错。也就是后来“萧规曹随”成语的来源。
那么再然后,吕后也去世了,真的不用再操心了。
实在不得不感叹刘邦超越时代的洞察与识人能力。想想秦末参与天下争夺的各路英雄,败得不算冤。
按照刘邦的安排,现在来到了王、陈、周三人组时代。
我们上文说过,吕后目前面对着刘邦给自己留下的难题,虽然自己在未央宫已经权倾朝野,但是在帝国的东方,数十个刘姓诸侯国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那么该怎么办呢?
让诸侯国的统治者姓吕,至少一部分先姓吕,先姓带动后姓,最后。。。最后是不是要全姓,吕后也下不来这个决心。
但是至少让吕家有几个诸侯王,那还是没错的。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就困难了。
原来还是来自刘邦(怎么又是你),他在生前埋伏了一手。
为了防止非刘氏子孙的王侯出现,动摇国家的根基。他曾经与各位大臣杀了一匹白马订立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所以,现在要封吕家的人当王,就得获得之前参与盟誓的大臣们支持。
比如王、陈、周三人组。
听完了吕后的要求,三个人都陷入了长长的沉默。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之前吕后在各个职位安插亲信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这可以被解释为正常的人事调动。
但是封王却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封王之后,各方面会做什么什么样的反应?事情会如何发展?最终会对国家、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
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最终先开口的是王陵。
我不同意!
理由很简单,当年我们与高祖皇帝是有盟约的,这事不能干!
吕后脸色有点难看,紧接着她望向了陈平和周勃。
两人对视了一眼。
这事可以做!
过去高皇帝平定天下,所以让刘姓子弟称王。现在是太后临朝称制,吕姓子弟称王,也没什么不对的。
太后的脸上透着喜悦。但是王陵的心情沉到了谷底。
二比一,这事情就算是通过了。
事后,王陵找到了陈平和周勃,言语中一半是质问一半是疑惑。
当初高祖与大家盟誓的时候,你们也是参加了的。现在看到吕后有权势,就让吕家人当王。你们死后有什么面目去见先帝呢?
陈平却笑了。
“丞相大人,要论当朝与吕后争辩,我比不过你。但是如果要保全刘氏子孙,让这个国家国泰民安,你却不如我。”
王陵争辩不过,只能愤愤离去。你都站在吕后一边了,还说什么保全刘氏江山?
不止是王陵,在当时几乎没有人会相信陈平的大话。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这就是一个为了保全富贵,忘恩负义的小儿。
不过这个真的不怪大家。
陈平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这在当时几乎是整个社会的共识。简直就和太阳会从东边升起、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样。是这个世界的公理。
原因?
这哥们之前的风评,实在是不大好。
陈平是在秦末的乱世中出道的。他先是在魏王魏咎那里做事,但是被人告发,结果就跑了。后来又到项羽那里上班,干了不久又逃出来归降刘邦,最终在刘邦那里获得的重用才一直待了下去。
但是很快。就有人向刘邦告状了。
原因是陈平这个家伙有了权力之后开始公然受贿。而且为了方便大家行贿,他还制定出了不同的行贿等级,对于钱给得多的就得到好差事,钱给得少的就给个烂工作。干得相当的明目张胆~
举报的人向刘邦说,陈平这个人,据说出道前就与自己嫂子私通,之后到处跳槽,本来品德就有问题。现在还公然受贿。这样的人是不能留的。
刘邦听了之后又好气又好笑,之前也听说这哥们品德有问题,现在怎么受贿还玩出花样来了。
但冷静下来后,刘邦并没有直接对陈平进行处理,而是找来了陈平的入伙推荐人魏无知(这名字起的。。。),说你推荐的这个人怎么这样呢?
而魏无知的回答相当精彩,简直列入可以危机处理的经典案例。
他是这么说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