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死後,王陵繼任。從後來的事情看,三個人的能力和缺點竟然與劉邦預料得分毫不差!王陵有能力但不夠聰明,需要陳平的幫助。但是陳平雖然聰明,卻不足夠獨擋一面,需要周勃幫忙才鎮得住軍隊。
呂后在劉邦死後費盡心思想讓呂氏集團掌控國家。但由於東方還有數十個劉姓諸侯國,所以並不敢輕舉妄動。
爲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她想到了也封呂家人當諸侯王的方法,於是找來了三位大臣-王陵、陳平、周勃進行商議。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爲什麼呂后找的是這三個人?
原因還是來自於劉邦當年的安排。
當年在劉邦快不行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次著名的“病榻問相”事件。呂后到劉邦的病榻前,詢問他去世之後這個國家該怎麼辦。(也就是從貧賤之時就一路相互幫扶,共同歷經生死的夫妻能做到這麼直接的交流了。)
對話是這樣的:
呂皇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既死,誰令代之?”
劉邦回答:“曹參可”
呂皇后又接着問曹參之後人選,
請大家注意接下來劉邦的回答,這是重點中的重點。
呂皇后還想接着問,但是劉邦說:“以後的事你也不會知道了。
後來你猜怎麼着?
劉邦說的分毫不差,簡直是個預言家!
首先是曹參成爲丞相之後,沒有瞎折騰,延續蕭何留下來的規章制度,做的相當不錯。也就是後來“蕭規曹隨”成語的來源。
那麼再然後,呂后也去世了,真的不用再操心了。
實在不得不感嘆劉邦超越時代的洞察與識人能力。想想秦末參與天下爭奪的各路英雄,敗得不算冤。
按照劉邦的安排,現在來到了王、陳、週三人組時代。
我們上文說過,呂后目前面對着劉邦給自己留下的難題,雖然自己在未央宮已經權傾朝野,但是在帝國的東方,數十個劉姓諸侯國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那麼該怎麼辦呢?
讓諸侯國的統治者姓呂,至少一部分先姓呂,先姓帶動後姓,最後。。。最後是不是要全姓,呂后也下不來這個決心。
但是至少讓呂家有幾個諸侯王,那還是沒錯的。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簡單,但操作起來就困難了。
原來還是來自劉邦(怎麼又是你),他在生前埋伏了一手。
爲了防止非劉氏子孫的王侯出現,動搖國家的根基。他曾經與各位大臣殺了一匹白馬訂立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所以,現在要封呂家的人當王,就得獲得之前參與盟誓的大臣們支持。
比如王、陳、週三人組。
聽完了呂后的要求,三個人都陷入了長長的沉默。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之前呂后在各個職位安插親信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爲這可以被解釋爲正常的人事調動。
但是封王卻是一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封王之後,各方面會做什麼什麼樣的反應?事情會如何發展?最終會對國家、對自己會有什麼影響?
這些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最終先開口的是王陵。
我不同意!
理由很簡單,當年我們與高祖皇帝是有盟約的,這事不能幹!
呂后臉色有點難看,緊接着她望向了陳平和周勃。
兩人對視了一眼。
這事可以做!
過去高皇帝平定天下,所以讓劉姓子弟稱王。現在是太后臨朝稱制,呂姓子弟稱王,也沒什麼不對的。
太后的臉上透着喜悅。但是王陵的心情沉到了谷底。
二比一,這事情就算是通過了。
事後,王陵找到了陳平和周勃,言語中一半是質問一半是疑惑。
當初高祖與大家盟誓的時候,你們也是參加了的。現在看到呂后有權勢,就讓呂家人當王。你們死後有什麼面目去見先帝呢?
陳平卻笑了。
“丞相大人,要論當朝與呂后爭辯,我比不過你。但是如果要保全劉氏子孫,讓這個國家國泰民安,你卻不如我。”
王陵爭辯不過,只能憤憤離去。你都站在呂后一邊了,還說什麼保全劉氏江山?
不止是王陵,在當時幾乎沒有人會相信陳平的大話。幾乎所有人都會覺得這就是一個爲了保全富貴,忘恩負義的小兒。
不過這個真的不怪大家。
陳平是一個見利忘義的小人,這在當時幾乎是整個社會的共識。簡直就和太陽會從東邊升起、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一樣。是這個世界的公理。
原因?
這哥們之前的風評,實在是不大好。
陳平是在秦末的亂世中出道的。他先是在魏王魏咎那裏做事,但是被人告發,結果就跑了。後來又到項羽那裏上班,幹了不久又逃出來歸降劉邦,最終在劉邦那裏獲得的重用才一直待了下去。
但是很快。就有人向劉邦告狀了。
原因是陳平這個傢伙有了權力之後開始公然受賄。而且爲了方便大家行賄,他還制定出了不同的行賄等級,對於錢給得多的就得到好差事,錢給得少的就給個爛工作。幹得相當的明目張膽~
舉報的人向劉邦說,陳平這個人,據說出道前就與自己嫂子私通,之後到處跳槽,本來品德就有問題。現在還公然受賄。這樣的人是不能留的。
劉邦聽了之後又好氣又好笑,之前也聽說這哥們品德有問題,現在怎麼受賄還玩出花樣來了。
但冷靜下來後,劉邦並沒有直接對陳平進行處理,而是找來了陳平的入夥推薦人魏無知(這名字起的。。。),說你推薦的這個人怎麼這樣呢?
而魏無知的回答相當精彩,簡直列入可以危機處理的經典案例。
他是這麼說的: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