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状元,很多人仅停留于古代科举考试第一的印象。由于现代人没有经历过科举,并不知道这些古代状元的含金量有多高。毫不夸张地说,古代想要考取状元,难度比现在的高考状元要高出百倍。

单不提古代正儿八经的科举考试是3年一次,其创造的价值也是现代高考状元所不能比的。现代高考状元改变的是个人的命运,而在古代,改变的不仅是个人,甚至是全家全村人的命运。
正是因为难度之高,这些状元一个个都有着极其变态的学习能力。就拿明朝时科举举例,那会盛行八股文,什么是八股文?如今已经引申成通篇套路枯燥的文章,但真正的八股文远比这些枯燥乏味的文章难写的多。

所谓八股,就是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在这个格式下,题目必须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要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而且,还要模仿孔子、孟子的口气来叙述,四副对子要平仄队对仗。
这就意味着,考生不但要对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还要熟练运用,并且还要加上自己的见解才能在众考生里脱颖而出。如此刻板套路的文风,估计能逼疯很多现代考生。

而从一张明朝唯一传世的状元考卷中,也能见到不少端倪。这张考卷来自明朝万历26年的状元赵秉忠,他25岁就考取了状元,算得上是年少有为了。这张试卷也是后人代代相传,一直到今天,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不难看出,卷面的保存状况非常好,万历皇帝拿朱砂题的“第一甲第一名”仍清晰可见。这张试卷上的内容就是赵秉忠当时写的八股文,讲的是他对国家吏部的看法,以及如何振兴治理国家的见解。

赵秉忠是如何作答的呢?他指出君王首先自己要有信心,毕竟他是带领朝廷文武百官的主心骨。其次,要配合信心制定实际政策,唯有这样才能让国家长盛不衰。通篇下来一气呵成,挑不出任何毛病,将八股文的框架套用的天衣无缝。
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状元的书法,堪比活字印刷体。这里各位读者有所不知,不同于现在的高考,古代科举在书法这一块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考察要素。毕竟八股文这种没有固定正确答案,书法这种给考官第一印象的东西,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纵观历史上各个状元的书法,都是相当了得。清朝时的曹鸿勋,刘春霖之流,即便不是状元,放到现在也是一等一的书法大家。乾隆当年曾搞过这样一个判卷方法,就是让廷上文武百官看考生试卷,字写得好的就画个圈,最后取圈最多的为状元。
而赵秉忠考卷上的书法也是相当惊人,长达2000多字的八股文里不仅没有一个错字,还跟印刷体别无二致。这种将书法发挥到几乎变态的行为,也是现代诸多考生望尘莫及的。

其实,这些古代状元的专注力、毅力以及学习能力,放到如今也都是学霸才具备的品质。所以,状元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状元。虽然他们那个时代充满了愚昧和落后,但其身上的精神品质,还是很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