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狀元,很多人僅停留於古代科舉考試第一的印象。由於現代人沒有經歷過科舉,並不知道這些古代狀元的含金量有多高。毫不誇張地說,古代想要考取狀元,難度比現在的高考狀元要高出百倍。

單不提古代正兒八經的科舉考試是3年一次,其創造的價值也是現代高考狀元所不能比的。現代高考狀元改變的是個人的命運,而在古代,改變的不僅是個人,甚至是全家全村人的命運。
正是因爲難度之高,這些狀元一個個都有着極其變態的學習能力。就拿明朝時科舉舉例,那會盛行八股文,什麼是八股文?如今已經引申成通篇套路枯燥的文章,但真正的八股文遠比這些枯燥乏味的文章難寫的多。

所謂八股,就是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在這個格式下,題目必須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後四個部分要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而且,還要模仿孔子、孟子的口氣來敘述,四副對子要平仄隊對仗。
這就意味着,考生不但要對四書五經背得滾瓜爛熟,還要熟練運用,並且還要加上自己的見解才能在衆考生裏脫穎而出。如此刻板套路的文風,估計能逼瘋很多現代考生。

而從一張明朝唯一傳世的狀元考卷中,也能見到不少端倪。這張考卷來自明朝萬曆26年的狀元趙秉忠,他25歲就考取了狀元,算得上是年少有爲了。這張試卷也是後人代代相傳,一直到今天,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不難看出,卷面的保存狀況非常好,萬曆皇帝拿硃砂題的“第一甲第一名”仍清晰可見。這張試卷上的內容就是趙秉忠當時寫的八股文,講的是他對國家吏部的看法,以及如何振興治理國家的見解。

趙秉忠是如何作答的呢?他指出君王首先自己要有信心,畢竟他是帶領朝廷文武百官的主心骨。其次,要配合信心制定實際政策,唯有這樣才能讓國家長盛不衰。通篇下來一氣呵成,挑不出任何毛病,將八股文的框架套用的天衣無縫。
但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狀元的書法,堪比活字印刷體。這裏各位讀者有所不知,不同於現在的高考,古代科舉在書法這一塊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考察要素。畢竟八股文這種沒有固定正確答案,書法這種給考官第一印象的東西,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縱觀歷史上各個狀元的書法,都是相當了得。清朝時的曹鴻勳,劉春霖之流,即便不是狀元,放到現在也是一等一的書法大家。乾隆當年曾搞過這樣一個判卷方法,就是讓廷上文武百官看考生試卷,字寫得好的就畫個圈,最後取圈最多的爲狀元。
而趙秉忠考卷上的書法也是相當驚人,長達2000多字的八股文裏不僅沒有一個錯字,還跟印刷體別無二致。這種將書法發揮到幾乎變態的行爲,也是現代諸多考生望塵莫及的。

其實,這些古代狀元的專注力、毅力以及學習能力,放到如今也都是學霸才具備的品質。所以,狀元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狀元。雖然他們那個時代充滿了愚昧和落後,但其身上的精神品質,還是很值得現代人學習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