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篇文章主要是昨天解读《西游记》中 唐僧到达雷音寺,跟随阿傩和迦叶来到宝阁取真经时,阿傩和迦叶二人向其索要人事,结果唐僧说我们一路西行没有带东西。在孙悟空的抗议之下阿傩和迦叶给了唐僧无字真经。后来他们四人回来之后向如来禀告此事之后,二次取真时,阿傩和迦叶继续向唐僧索取"人事"。最后唐僧让沙僧将包褒中李世民在出发之时赠予的紫金钵盂送给二人,终于成功取得凡人能看得懂的有字真经,圆满完成向东土大唐弘扬佛法的盛举。

知常容认为阿傩和迦叶在帮助唐僧而不是在向唐僧索要好处,同时写了一篇《西游记:阿傩、迦叶2次向唐僧索要财物,是变相索贿还是另有深意?》作解释。这个引发很多网友的讨论和争议,相当多的网友认为这是明晃晃的索贿居然可以说的这么清新。

不考虑唐僧的身份,的确是明晃晃的索贿。问题是唐僧是一个修行者,阿傩和迦叶也是修行者,他们都已经脱去凡胎,为什么还将凡尘之物视为珍宝呢?这不合常理。当然也有人认为唐僧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紫金钵有多重要。

具体《西游记:阿傩、迦叶2次向唐僧索要财物,是变相索贿还是另有深意?》有解释,这里就不展开。

为什么你会先关注到阿傩和迦叶二人的行为,而忽略唐僧的身份和追求呢?这就是今天知常容想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在人的一生之中,你追求将自己人生价值化还是拒绝价值化?

什么是价值化?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要考虑值不值的问题。

阿傩和迦叶索取财物是发生在《西游记》的第98回,不管是哪一个读者看到第98回时,对唐僧都已经注入情感了,认为唐僧吃了这么多苦头,走了这么多路,最终到了西天,给真经是水到渠成的。唐僧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这个代价足以价值真经。

所以阿傩和迦叶哪怕向唐僧索要一点灰尘都觉得是在刁难,因为这个已经超过价值了。

这就是真经价值化的过程,也是引发争议的真正原因。

真经是无价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真到具体场景时,真经却被无形的价值化。

一旦被价值化之后,那就会有一个问题:值或不值的问题。

一个记者采访一个刚刚救上一个落水的小孩的英雄,问他你在看到小孩落水并跳下之前时想什么?

类似这样的采访估计大家也看到过。

知常容觉得他当时能想什么呢?如果他想一下,就不一定会跳下水去救人了。因为他眼中只看到一个落水的小孩,自己刚好会游泳,他的第一反应自然就是跳入水中救人,这是恻隐之心,还需要思考什么呢?

这就是典型的价值化思维入侵。

再比如一个老人倒地了,扶不扶呢?只要你念头中闪过曾经因为扶老人引发的麻烦事,你就会迟疑,甚至选择围观或者视而不见。

春秋战国时期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犯罪了,范蠡想让小儿子去救,大儿子觉得自己是长子必须要去,否则面子无存要自杀。最后范蠡让老大去救,一切很顺利,找到庄生,并送上千两黄金。

在庄生的运作之下,老二即将释放。得到消息的老大觉得这样也太容易了吧,说几句话就值千两黄金?太不值了,找了个借口向庄生要回。

庄生觉得自己受到羞辱,最后又一次运作,二儿子被杀。

老大眼中先看到的不是老二的性命,而是黄金,他考虑的是值不值的事情,而不是一条人命是无价的问题。

当一件事情被价值化之后,最受关注的就是完成这件事情所获的价值。

朋友有困难,你是选择帮还是不帮呢?你如果只看到友情,自然会选择帮,但你一思考价值,你可能就选择不帮了。

父母老了要不要孝顺呢?当然要,这能不能估算价值呢?如果真的在估,那孝道就不存在了。

不可否认,价值化正在侵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包括社会伦理,影响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更严重的是我们很多人居然认可这种价值化而没有发觉。

"范跑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这句话一出,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可惜当时我看到舆论都只是站在道德高度去看这件事情,去谴责这位高等学府出来的高材生怎么能说出如此之话。范美忠的观点有认同者吗?我估计可能有。

这是道德问题吗?

在我看来不是道德问题,这是事件价值化带来的必然结果。《一虎一席谈》节目曾经邀请范美忠出席,节目中与范针锋相对而言辞过激的评论家郭松民同样饱受争议。

因为所有人讨论的基点都在于值或不值的角度去讨论,却没有警觉价值化带来的影响,自然谁也不可能说服谁。

一个儿子对父亲说,我工资一万,请一个保姆五千,我这几年就不回来了,给您请一个保姆照顾你。

作为父亲相信没有一个反对,旁人听到会觉得这人儿子真孝顺,但是老父亲心里真舒服吗?

外国人会很奇怪中国人为什么春节一定要回家,现在很多潮流青年也会奇怪为什么要回老家,所以他们选择不回去,而是出门旅游。他们不回去是因为要挤火车,回去又没什么事情干,这个太不值了。

当我们观察社会行为发生改变的时候,不能用人心不古去定论,而应该敏锐地感觉到过度价值化带来的危害。

当值不值的理念深入各个角落之后,很多传统工艺自然也就失传了,为什么?因为那个赚不了钱,不值得。

很多人选择的不是职业,不是事业,而是哪个行业赚钱多。教人赚快钱的方法永远是最受欢迎的,阅读量也是很高的。有人说这是人们向钱前的缘故,拜金主义,我觉得这只是从道德层面去分析,真正的原因还是一切都已经过度价值化了。

当你也习惯价值化时,你就会去很自然追求价值最大化,你也很自然用价值去判定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你很难有一颗安稳的心,无法静下心来看书,做事,或许会变得十分浮躁,烦躁不安,同时没有时间去沉淀东西,会盯着别人成功之处,看不见背后的十年磨功的沉寂。

这些症状或许表明你正在受过度价值化的侵害。

还有一个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现在的孩子从3岁开始就不断地学这学那,他们很少有自己的童年自主,为什么这样,因为家长觉得你不学,就落伍了。很小之时就有了超越年龄的老成,有些大人还沾沾自喜。

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会对他的一生会产生致命的影响,如果全部如此,或许在未来会形成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点也不可不察,提前预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