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篇文章主要是昨天解讀《西遊記》中 唐僧到達雷音寺,跟隨阿儺和迦葉來到寶閣取真經時,阿儺和迦葉二人向其索要人事,結果唐僧說我們一路西行沒有帶東西。在孫悟空的抗議之下阿儺和迦葉給了唐僧無字真經。後來他們四人回來之後向如來稟告此事之後,二次取真時,阿儺和迦葉繼續向唐僧索取"人事"。最後唐僧讓沙僧將包褒中李世民在出發之時贈予的紫金鉢盂送給二人,終於成功取得凡人能看得懂的有字真經,圓滿完成向東土大唐弘揚佛法的盛舉。

知常容認爲阿儺和迦葉在幫助唐僧而不是在向唐僧索要好處,同時寫了一篇《西遊記:阿儺、迦葉2次向唐僧索要財物,是變相索賄還是另有深意?》作解釋。這個引發很多網友的討論和爭議,相當多的網友認爲這是明晃晃的索賄居然可以說的這麼清新。

不考慮唐僧的身份,的確是明晃晃的索賄。問題是唐僧是一個修行者,阿儺和迦葉也是修行者,他們都已經脫去凡胎,爲什麼還將凡塵之物視爲珍寶呢?這不合常理。當然也有人認爲唐僧可能沒有意識到這個紫金鉢有多重要。

具體《西遊記:阿儺、迦葉2次向唐僧索要財物,是變相索賄還是另有深意?》有解釋,這裏就不展開。

爲什麼你會先關注到阿儺和迦葉二人的行爲,而忽略唐僧的身份和追求呢?這就是今天知常容想討論的一個話題就是:在人的一生之中,你追求將自己人生價值化還是拒絕價值化?

什麼是價值化?做什麼事情首先考慮要考慮值不值的問題。

阿儺和迦葉索取財物是發生在《西遊記》的第98回,不管是哪一個讀者看到第98回時,對唐僧都已經注入情感了,認爲唐僧喫了這麼多苦頭,走了這麼多路,最終到了西天,給真經是水到渠成的。唐僧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這個代價足以價值真經。

所以阿儺和迦葉哪怕向唐僧索要一點灰塵都覺得是在刁難,因爲這個已經超過價值了。

這就是真經價值化的過程,也是引發爭議的真正原因。

真經是無價的,這句話大家都知道,但真到具體場景時,真經卻被無形的價值化。

一旦被價值化之後,那就會有一個問題:值或不值的問題。

一個記者採訪一個剛剛救上一個落水的小孩的英雄,問他你在看到小孩落水並跳下之前時想什麼?

類似這樣的採訪估計大家也看到過。

知常容覺得他當時能想什麼呢?如果他想一下,就不一定會跳下水去救人了。因爲他眼中只看到一個落水的小孩,自己剛好會游泳,他的第一反應自然就是跳入水中救人,這是惻隱之心,還需要思考什麼呢?

這就是典型的價值化思維入侵。

再比如一個老人倒地了,扶不扶呢?只要你念頭中閃過曾經因爲扶老人引發的麻煩事,你就會遲疑,甚至選擇圍觀或者視而不見。

春秋戰國時期范蠡的二兒子在楚國犯罪了,范蠡想讓小兒子去救,大兒子覺得自己是長子必須要去,否則面子無存要自殺。最後范蠡讓老大去救,一切很順利,找到莊生,並送上千兩黃金。

在莊生的運作之下,老二即將釋放。得到消息的老大覺得這樣也太容易了吧,說幾句話就值千兩黃金?太不值了,找了個藉口向莊生要回。

莊生覺得自己受到羞辱,最後又一次運作,二兒子被殺。

老大眼中先看到的不是老二的性命,而是黃金,他考慮的是值不值的事情,而不是一條人命是無價的問題。

當一件事情被價值化之後,最受關注的就是完成這件事情所獲的價值。

朋友有困難,你是選擇幫還是不幫呢?你如果只看到友情,自然會選擇幫,但你一思考價值,你可能就選擇不幫了。

父母老了要不要孝順呢?當然要,這能不能估算價值呢?如果真的在估,那孝道就不存在了。

不可否認,價值化正在侵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包括社會倫理,影響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更嚴重的是我們很多人居然認可這種價值化而沒有發覺。

"範跑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爲了我的女兒我纔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

這句話一出,引發輿論一片譁然,可惜當時我看到輿論都只是站在道德高度去看這件事情,去譴責這位高等學府出來的高材生怎麼能說出如此之話。範美忠的觀點有認同者嗎?我估計可能有。

這是道德問題嗎?

在我看來不是道德問題,這是事件價值化帶來的必然結果。《一虎一席談》節目曾經邀請範美忠出席,節目中與範針鋒相對而言辭過激的評論家郭松民同樣飽受爭議。

因爲所有人討論的基點都在於值或不值的角度去討論,卻沒有警覺價值化帶來的影響,自然誰也不可能說服誰。

一個兒子對父親說,我工資一萬,請一個保姆五千,我這幾年就不回來了,給您請一個保姆照顧你。

作爲父親相信沒有一個反對,旁人聽到會覺得這人兒子真孝順,但是老父親心裏真舒服嗎?

外國人會很奇怪中國人爲什麼春節一定要回家,現在很多潮流青年也會奇怪爲什麼要回老家,所以他們選擇不回去,而是出門旅遊。他們不回去是因爲要擠火車,回去又沒什麼事情幹,這個太不值了。

當我們觀察社會行爲發生改變的時候,不能用人心不古去定論,而應該敏銳地感覺到過度價值化帶來的危害。

當值不值的理念深入各個角落之後,很多傳統工藝自然也就失傳了,爲什麼?因爲那個賺不了錢,不值得。

很多人選擇的不是職業,不是事業,而是哪個行業賺錢多。教人賺快錢的方法永遠是最受歡迎的,閱讀量也是很高的。有人說這是人們向錢前的緣故,拜金主義,我覺得這只是從道德層面去分析,真正的原因還是一切都已經過度價值化了。

當你也習慣價值化時,你就會去很自然追求價值最大化,你也很自然用價值去判定你所遇到的每一件事情,你很難有一顆安穩的心,無法靜下心來看書,做事,或許會變得十分浮躁,煩躁不安,同時沒有時間去沉澱東西,會盯着別人成功之處,看不見背後的十年磨功的沉寂。

這些症狀或許表明你正在受過度價值化的侵害。

還有一個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現在的孩子從3歲開始就不斷地學這學那,他們很少有自己的童年自主,爲什麼這樣,因爲家長覺得你不學,就落伍了。很小之時就有了超越年齡的老成,有些大人還沾沾自喜。

似乎所有人都忘記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會對他的一生會產生致命的影響,如果全部如此,或許在未來會形成一個社會問題,這一點也不可不察,提前預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