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時姜子牙要去齊國,走的不太快,這個時候有一個旅行之人告訴他一句話:吾聞時難得而易失。1、 姜子牙到底姓什麼。

姜子牙被大家熟悉主要歸功於《封神演義》這本書。歷史上的姜子牙就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因爲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西周之所以能夠在在殷商末期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二,主要是靠姜子牙的謀略。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史記.三十世家·齊太公世家》

今天就來聊一聊歷史上的姜子牙。

1、 姜子牙到底姓什麼?

姜子牙到底姓什麼?爲什麼有這麼多稱呼,這些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估計很多朋友都很感興趣。

首先姜姓,姜子牙是姜氏,他的祖先因爲幫助大禹平定水患有功,他的祖先是姜氏。但是有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周朝的先祖棄的母親也姓姜,叫姜原。棄是怎麼來的?

他母親看到巨人足跡然後踏上去就懷上了棄,這當然是神話傳說。從這裏可以看出姜氏與姬姓似乎有某種很緊密的關聯。

有專家提出其實姜子牙不是一個窮老頭,姜氏部落與姬姓部落是聯盟關係,在殷商末期的時候。

姜子牙爲什麼又姓呂呢?

夏朝時,他的先祖被封在呂地,所以他的後代就以呂爲姓,自然就成了呂尚。

爲什麼又叫姜太公呢?這個據《史記》記載是因爲周文王說他的太公曾經說過有聖人來到周朝,那麼周肯定會興旺。這個聖人自然就是姜子牙。因爲這是太公的期望,所以姜子牙又被稱爲太公望,後世有人稱其姜太公。2、 姜子牙治理齊國

姜子牙幫助姬發打敗了周朝,被封在營丘。這裏挺怪異的,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營丘當時是什麼情況?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史記.三十世家·齊太公世家》

這個地方是周朝影響力很弱的地方,也就是王外之地,按道理姜子牙爲周立下如此大功,應該獲得重用,起碼弄一塊好地方,怎麼被趕到東海之邊。

有些人猜測說這本來就是姜子牙的部落所在地,是姜氏部落的勢力範圍。這個設想成立的話,那麼姜子牙等於什麼好處都沒有撈到。

這一塊地方是好地方嗎?當然不是。

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史記·七十列傳·貨殖列傳》

周是一個農耕部落,但是給姜子牙的地卻是鹽鹼地,無法種植,而且人又少,以當時中原先進的耕種技術來說,這就是一塊不毛之地。

地不是好地,人又少,這還是其次。

當時姜子牙要去齊國,走的不太快,這個時候有一個旅行之人告訴他一句話:吾聞時難得而易失。客寢甚安,殆非就國者也——《史記.三十世家·齊太公世家》

這是一句反話,本意就是你再這樣慢吞吞去齊國,你的老窩就要被別人佔了,還不快點去。

姜太公就連夜趕路,終於在萊侯攻城之前到達齊國,並且組織起防禦。

我們簡單地總結一下姜子牙面對的齊國是怎麼樣的齊國。

土地不能種植,因爲都是鹽鹼地,人民又少,旁邊還有萊人虎視眈眈,覺得營丘是自己的地盤。所以這樣的地盤說實話連雞肋都不如,但姜子牙就是姜子牙,他只花了幾個月就搞定了齊國。

他是怎麼搞定的呢?

第一步: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史記.三十世家·魯周公世家》

一句話,不改變營丘這個地方的風俗,不改變當地老百姓的習慣,你們原來怎麼樣,現在還是怎麼樣,姜子牙表示尊重齊人的習慣。

第二步: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史記.三十世家·齊太公世家》

不但尊重齊人的習慣,而且給齊人好處,因爲營丘這個地方並不太合適大力發展農業,所以姜子牙就給齊人出了主意,讓齊人做生意,發展經濟,利用鹽業,漁業搞活齊人經濟。

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姜子牙一把火都沒有燒,而且還送好處給齊人,齊人自然很開心了。而人民多歸齊,齊爲大國。——《史記.三十世家·齊太公世家》

伯禽治魯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周公的封地在魯,但是周公並沒有去封地,是他的兒子伯禽去封地。周公沒有去,但姜子牙去了封地,有人就以此認爲這是周公在周武王死後對重臣姜子牙的排擠。

伯禽到了魯地做了什麼事情呢?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史記.三十世家·魯周公世家》

伯禽是一個很敬業的管理者,他帶着周人的理念,認真去治理。按照周人的觀點,讓魯地的人民適應周人的習俗。

俗話說一切衝突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習慣的衝突。

伯禽治理魯地自然不能幾個月搞定,他花了三年時間才讓魯人慢慢適應了周人的習慣。也就是說齊人還是齊人,但魯人已經變成了周人。誰優誰劣呢?

周公當時的評價是: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史記.三十世家·魯周公世家》

周公的意思就是你想改變別人,那別人自然不願意來了,你尊重別人,不想着改變別人,還給別人好處,別人自然願意來。人多了自然就成大國,人來的少自然就是弱國,所以看來以後齊國要比魯國強大。

事實也是如此,齊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是存在感很強的諸侯國,曾經一度與秦國一起一個稱西帝,一個稱東帝,而且齊國一直是當時很富裕的諸侯國。

明代天啓六年編撰的《智囊全集》也記載周公對姜子牙的一個評價:周公問太公何以治齊,曰:"尊賢而尚功。"周公曰:"後世必有篡弒之臣。"——《明智部·周公 姜太公》

這裏周公說你後世肯定有謀朝之臣。事實的確如此,齊國有兩個姓氏,一是姜齊,二是田齊。後來田齊取代了姜齊。

那問題來了,到底是伯禽的方法好呢?還是姜子牙的方法好呢?我忽然發現這是一個挺有趣的議題,你們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