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除夕,忙着打掃和準備東西,所以沒有更新文章。現在是19:47,這是起筆寫文章的時間。今天是喜慶祥和的日子,按道理不應該起這樣的題目,應該聊一些輕鬆,祥和的話題。

但是今年有些特殊,什麼原因,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人的一生肯定會遇到困難,挫折,或許還會遇到人力不可抗的災難。

知常容前幾天在網上閒逛的時候,遇到一個網友向別人提出自己的疑惑,他說他曾經有一段時間達到了無慾無求的狀態,爲什麼過了一段時間之後,這種感覺不見了。

我當時也在下面留了自己的想法:覺得自己達到無慾無求的境界,肯定是錯覺。因爲你肯定不會跟別人說我今天喫飯了。 人活着,自然要喫飯。無慾無求也是一種自然的境況。 我覺得一個人每天所求少一點點,一絲絲那還是做得到的。 以此爲基礎不斷的實踐,長期下來,小溪匯成河才入海。 如果你目前只是山澗的一條小溪。你不盯着大河卻盯着大海。 在我看來這是虛妄的。

騎自行車不是高難度的事情,你在馬路上騎行,讓你沿着一條直線前行,你能輕鬆做到。

如果還是那條路,只是這條路只有50釐米寬,讓你騎,你能做到嗎?估計沒問題。

現在將這條只有50釐米寬的路移到兩山之間,左右不再是路而是懸崖,如果掉下去就會屍骨無存,那麼讓你騎,你是否自信可以做到呢?

估計有人會打退堂鼓,爲什麼?

因爲有未知和不可控的情況,也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外了,這就是困難。

如果給你身上系根安全帶,保證你不會受到傷害,估計敢的人又會多起來,因爲不可控和未知的情況降底了。

什麼是困難,困難就是超越自己的能力,或者存在能力之外的不可控。

比如那個說自己無慾無求的網友肯定沒有真的認清自己,如果真的認清了,也不會用無慾無求這個標籤給自己。他說的無慾無求只是一種假象,真遇事時自然消失無蹤。

有些朋友研究了一些經典,出口成章,是不是他們就真的懂了呢?

或許真懂了,或許沒有懂。

因爲當經歷困難,挫折,或者災難,依舊如初不改,那就真的懂了。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修養很好,平時待人接物很得體,比如金庸先生的大作《連城訣》中有一個大俠,鷹爪鐵槍門的門主花鐵幹就是一位世人敬重的大俠,江南武林的領軍人物,但是在與血刀老祖之戰以及之後的表現中令人不齒。他先搶了水岱之女水笙的坐騎白馬肉喫,喫光後連自己結義兄弟陸天抒、劉乘風的屍體也不放過,還將他們的衣物剝下穿在自己身上,還想殺死水笙無果,逃出雪谷之跡,他還不惜污衊水笙的清白以防止水笙說出真相。

當有弟子問王陽明,爲什麼這些知道孝順的人,在家中卻不孝順自己的父母?愛曰,“如今人盡有知得父當孝,兄當弟者,卻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

王陽明說:此已被私慾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

很顯然這不是知,就如同花鐵桿一樣,他根本不懂得什麼是俠義。

當遇到災難,困難的時候,往往就能看到我們最真實的自己。

有些人會變得恐懼,敏感,有些人選擇埋怨別人發泄自己的不滿,有些人會選擇責怪該爲此事負責的人,有人會認爲自己運氣不好,當然也有人積極準備去解決問題。這就是災難面前的衆生相,沒有對錯,只有照射出最真實的自己。

這一切只有真正遇到困難,災難之時才能看清,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必須感謝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打擊。

劉邦爲什麼取得天下,項羽爲什麼失去天下,很多人認爲劉邦能用人,項羽不能容人導致的。

你看一下他們的成長軌跡,你就會發現一些祕密。

劉邦一開始受到一大羣人的白眼,蕭何在呂公宴上公然說他不靠譜。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史記·高祖本紀》

他的嫂嫂見他帶朋友回來,說家中無飯。

後來豐西縱徒之後,他有家不能回,怎麼辦?還不是照樣活下去。

長期底層生活,不斷遇到災難,困難,打擊,讓劉邦認識到自己的一個重要的特點:不足。

他很清楚自己的不足,當張良遇到他時,他可以言聽計從,當酈生食來見他,他擺出無禮狀,一聽到酈生食痛罵的有道理,馬上改變態度,遇到陸賈也是這樣的態度 。

當知道自己的不足,自然可以容人。

項羽因爲一路太順,力大扛鼎,年少之時在項梁的護衛下,項梁死後,他冒險擊殺宋義,取回控制權,最後一路大勝。有人說你說的不對,應對宋義,鉅鹿大戰,這些都是困難,他都一一克服了。

所謂的困難,災難是自己無法搞定,無法克服,超越自己能力的纔是。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稱得上真正的困難。

別人的白眼,打擊,劉邦能改變嗎?當然改變不了,這對劉邦來說就是真正的困難。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過這樣的話: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後其身,什麼是後其身?

王陽明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惡之分?子欲觀花,則以花爲善,以草爲惡。如欲用草時,復以草爲善矣。此等善惡,皆由汝心好惡所生。故知是錯。——《傳習錄》

他弟子聽完之後提出一個問題,那草到底要不要除。

王陽明說:草有妨礙,理亦宜去!

當王陽明任地方官時,很重視百姓的教化,開啓明智,愛民如子,一片仁心,但一遇到需要叛亂之民,則什麼陰謀手段都照樣可以使出來。

王陽明臨死說了這麼一句話。問遺言,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頃之而逝——《明儒學案·姚江學案·文成王陽明先生守仁》

好了,羅裏囉嗦一大堆,不知道有沒有說清楚。

知常容是浙江台州人!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吉祥安康!

天佑華夏!

雖然困難,災難能讓我們看清自己,但是我們還是希望能永離災難,不遇困難,一路順風順水。因爲認清自己有很多方式,非只有這麼一個選項。

如果真遇到了,那就如同王陽明先生說的“草有妨礙,理亦宜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