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覺得如果姚崇一心爲公,那麼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肯定自己兒子犯錯,這件事他做了,再肯定魏知古的行爲,這一點姚崇沒有做,反而誘導李隆基,給出一個前提,自己是魏知古的恩人,雖然沒有說魏知古任何壞話,但卻高級地狠狠黑了魏知古一把。姚崇早年曾經提拔和舉薦過魏知古,按道理這兩人的關係應該很不錯,實際上這兩個人的關係似乎並不好,姚崇並不怎麼看得起魏知古。

今天發了一個微頭條關於聊大唐名相姚崇的故事。姚崇大家都很清楚,他是大唐名相,是大唐盛世開元之治的奠基者。他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並稱爲唐朝四大賢相被後世推崇。

今天要聊的不是關於姚崇治理天下的事蹟,而是聊他與魏知古之間發生的事情。

先介紹一下魏知古,因爲知道這個人的估計不多。

魏知古弱冠舉進士,可見他也是一個聰明且早慧之人。他是唐睿宗的舊屬,唐睿宗上位之後他受到重用,後來唐玄宗繼位之後,他立下大功,受到唐玄宗的重用。什麼大功呢?竇懷貞等將謀逆也,知古獨密奏其事。及懷貞誅,賜實封 二百戶、物五百段。——《舊唐書·列傳·卷四十八》

太平公主與宰相竇懷貞等人意欲作亂,唐玄宗搶先動手,誅殺了太平公主等人。

魏知古在長期的仕途中表現怎麼樣呢?我們從幾個例子可以看出:

唐睿宗想爲女兒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修建道觀,他上書反對,建道觀要佔用老百姓的房子,而且還放在盛夏,影響耕種,所以應該停止。

唐睿宗不聽,但是魏知古繼續上書阻止。

唐玄宗繼位之後,到渭川打獵,魏知古上書獻詩嘲諷進諫。

從獵渭川獻詩

嘗聞夏太康,五弟訓禽荒。我後來冬狩,三驅盛禮張。

順時鷹隼擊,講事武功揚。奔走未及去,翾飛豈暇翔。

非熊從渭水,瑞翟想陳倉。此欲誠難縱,茲遊不可常。

子云陳羽獵,僖伯諫漁棠。得失鑑齊楚,仁思念禹湯。

雍熙亮在宥,亭毒匪多傷。辛甲今爲史,虞箴遂孔彰。

顯然魏知古是一個類似魏徵一樣的直言諍臣,只不過名氣不如魏徵大。

大唐四大名相之一的宋璟對魏知古的評價非常高。叔向古之遺直,子產古之遺愛,能兼之者,其在魏公。——《舊唐書·列傳·卷四十八》

叔向是晉國人,也就是羊舌肸,他是晉國重臣,他弟弟貪污執法不公偏向雍子,結果被案件的另一人邢侯將二人殺害,這是大案,此時韓起問叔向怎麼處理?叔向說這三人都有罪,他弟弟也有大罪。最後邢侯被殺,他弟弟已死,但死後按刑律依舊被處戮市並陳於市,所以孔子稱他是古之遺直。

子產是鄭國人,鄭國在他的主持之下有了中興的格局,古之遺愛,這是子產死後,孔子哭着給出的評價。

顯然在宋璟眼中魏知古二者兼備,這樣的評價已經是很高很高,也突顯魏知古的正直和公心。

他和姚崇什麼關係呢?

姚崇早年曾經提拔和舉薦過魏知古,按道理這兩人的關係應該很不錯,實際上這兩個人的關係似乎並不好,姚崇並不怎麼看得起魏知古。魏知古,崇所引,及同列,稍輕之,出攝吏部尚書——《新唐書·列傳·卷四十九》

雖然姚崇輕視魏知古,但無損他被唐玄宗重視,特別是他提前預警太平公主之事。所以唐玄宗對他越來越寵愛,這樣姚崇就有危機感了。上屢有顧問,恩意甚厚,尋改紫微令。姚崇深忌憚之,陰加讒毀——《舊唐書·列傳·卷四十八》

當然《新唐書》記載與姚崇關係用的口氣就緩和多了。與姚元崇不協,除工部尚書, 罷政事——《新唐書·列傳·卷五十一》

你猜姚崇會怎麼陰加讒毀?

魏知古兼任吏部尚書時,負責考覈洛陽官吏的選拔和評價。

姚崇有二個兒子在洛陽任職,清楚魏知古曾經是姚崇提拔的,所以一邊送禮一邊提要求,希望能受到提拔。從這裏可見姚崇與魏知古的矛盾連他親生兒子都不知道,也可以推測出可能魏知古也不知道姚崇妒恨他。

魏知古爲人正直,回來之後,自然一五一十向皇帝陳述。

唐玄宗知道之後,就找到姚崇,並沒有問他二兒子到底幹了什麼事情,而是問他兩兒子的才能怎麼樣。

姚崇很快反應過來了,來了這麼一番話:臣二子分司東都,其爲人多欲而寡慎,是必嘗以事幹魏知古。——《新唐書·列傳·卷四十九》

他說他兩個兒子多欲而寡慎,肯定去找魏知古,干擾考覈。

這是姚崇厲害之處,如果姚崇直接美言自己的兒子,或者替兒子辯護,那麼皇帝就不會這麼想了。

姚崇這麼坦白,把李隆基說愣了,因爲劇本不是這樣走的。

李隆基本來很信任魏知古,這麼一來,李隆基覺得魏知古這個人有些噁心。

他很開心有這麼坦白的臣子,就問他是怎麼知道的。姚崇繼續加料。知古,臣所薦也,臣子必謂其見德而請之。——《新唐書·列傳·卷四十九》

李隆基聽到這句話之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魏知古這個傢伙忘恩負義,居然打提拔自己恩人的小報告。當場就很生氣,準備馬上召見魏知古要痛罵他一頓。

結果姚崇搶先一步說,請皇上不要這樣做,皇上能夠原諒我兩個兒子,我已經很感激了,如果再處分他,這樣就顯得陛下太偏愛我了。

沒過多久,魏知古莫名其妙就變成工部尚書,李隆基也不再信任他,不久魏知古去世。

知常容覺得姚崇做的太過份了,用了“狠毒”二字。底下留言一大堆反對意見,留言主要的觀點認爲姚崇這樣做很得體,即保全了兒子,又沒有讓皇帝猜疑自己,也沒有對魏知古落井下石。

當然還有人認爲姚崇這樣做,完全挑不出毛病,太完美了,當然還有更尖銳的批評。

的確,站在姚崇個人的角度,這樣做的確是挑不出毛病,而且乾的很好。

問題是姚崇他爲了大唐賢相,他執相位,最重要的是什麼?是公,一心爲公的公。公應在私之前,而不是私在公之前。

魏知古的人品上面已經講過了,他敢對皇帝直言缺點,這在大臣之中很難得。他可以置姚崇私情不顧如實陳述可見他的公心。當然有些人會認爲魏知古是小人,因爲他怎麼可以對恩人下手呢?

舉賢不避親,指錯不避恩,這正是魏知古的公心。

姚崇執相位,應該保護這種公心,保護這種公正之人,而不是無痕之讒毀之。

姚崇的確保護了自己和孩子,但也使得大唐少了一個直臣諍臣。

站在“公心”的角度看,用“狠毒”形容在我看來不爲過。

也有人認爲我在詆譭大唐賢相姚崇,反問我該怎麼表態合理呢?

我覺得如果姚崇一心爲公,那麼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肯定自己兒子犯錯,這件事他做了,再肯定魏知古的行爲,這一點姚崇沒有做,反而誘導李隆基,給出一個前提,自己是魏知古的恩人,雖然沒有說魏知古任何壞話,但卻高級地狠狠黑了魏知古一把。

遇到關鍵時候,“公”與“私”之間誰輕誰重,像姚崇這等賢德之人都無法把握,何況普通人。

所以看似一句《道德經》中的一句話: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看似好象挺簡單,真能做到,舉世有幾人何?

我對姚崇沒有任何詆譭之意,姚崇也不會因爲這篇文章不能成爲賢相。我只是陳述歷史記載的事例供自己反思和警醒之用,至於你怎麼看,那自然不是我能左右。

每一個人看問題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和獲取自然不同,有不同意見,或者反對意見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爲天地生萬物,物物不同方稱萬物,若物物相同就成一物了。人亦如此。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