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月份上映的衆多影視劇中,《傳聞中的陳芊芊》憑藉將一堆俗套爛梗用高新奇的故事設定、輕鬆幽默的喜劇風格表現出來,這樣的形式,觀衆很是喜歡,並且這部電視劇在豆瓣中以7.5分的成績碾壓各劇,成爲五月份的爆款。

在這部電視劇中,花垣城總共有三個孩子,大姐陳阮阮雙腿殘疾,二姐陳楚楚文韜武略無一不精,三妹陳芊芊荒唐任性。

原本城主打算將少城主之位傳給陳楚楚,但是由於編劇陳小千意外卡進自己的劇本,爲了活命,改變了陳芊芊的人生軌跡,讓陳芊芊做了許多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城主打算將少城主之位傳給陳芊芊。

01

父母的偏愛是兒女“黑化”的重大隱形殺手。

從小到大,女帝都比較寵愛陳芊芊。無論陳芊芊犯了多大的錯誤,女帝都庇護她。

在一次行動中,陳芊芊和陳楚楚都受了傷,而女帝卻在陳芊芊的牀前守候一晚,對陳楚楚不聞不問。陳楚楚心裏特別難過。

女帝唯一一次對陳楚楚笑,是因爲陳楚楚保護陳芊芊,以防陳芊芊再跑出去炸福脈鬧事。

陳楚楚掉下陷阱,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自己受傷會疼,而是如果自己受傷,沒有完成任務,母親定會訓斥我。

正因爲女帝長期對陳楚楚不聞不問,對陳芊芊過於偏愛,才使得陳楚楚埋下了對陳芊芊仇恨的種子。

後來,陳楚楚完全黑化。爲了當上城主,對陳芊芊放冷箭,甚至氣的城主中風,囚禁城主。

在平常的相處中,做父母的如果對某一孩子特別偏愛,其他孩子內心就不會平衡,甚至發生心裏扭曲,做出泯滅良知之事。

還記得前幾年火遍大江南北的《甄嬛傳》嗎?甄家總共有三女,大姐甄嬛,二女浣碧又名玉隱,三女玉嬈。

由於二女是甄家老爺與罪犯所生,所以這老爺子一直沒有公佈浣碧的身世,讓浣碧長期做甄嬛的丫鬟。

後來,甄嬛入了皇宮,浣碧多次陷害於甄嬛,讓甄嬛腹背受敵。

而後來玉嬈入宮,儘管皇帝很喜歡玉嬈,但是玉嬈多次表達,姐姐喜歡的東西我不能要。所以不管是首飾還是皇帝妃嬪的位置,玉嬈都沒有霸佔。

同樣是甄家的女兒,浣碧和玉嬈的處事方法大不相同。原因是什麼?

浣碧以前是甄府的丫鬟,而玉嬈是甄府的小姐,甄家上下從來不知浣碧也是小姐,所以浣碧多次嫉妒甄嬛。浣碧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同是甄家的女兒,爲什麼甄嬛什麼都有。而我卻連一點點奢望都不行。

因爲父親對甄嬛的偏愛,才使得浣碧後來一次次陷害甄嬛。而父親對甄嬛玉嬈一視同仁,所以玉嬈養成了正確的姐妹觀:甄嬛喜歡的東西,玉嬈從來不碰。

父母的偏心危害極大。被冷落的孩子會對父母或者受寵的孩子心存怨恨。家長一定要引以爲戒,關心每一位孩子。

02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兩名小孩或者多名孩子,他們之間如何才能友好相處呢?這裏父母教育起着決定作用。以兩名孩子爲例:

家長應讓大寶瞭解到,二寶出生後,她依舊在爸爸媽媽心目中很重要。

蔡少芬在二寶剛出生時,就以二寶的名義送給大寶一份禮物,並且告訴大寶:“這是妹妹送給你的第一份禮物。”

鄧超和孫儷的兩個孩子,等等和小花,他倆之間相處可謂是“花式寵妹”。小花的小名就是等等取得。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關心,要讓孩子明白,不論何時何地,她都是父母的寶貝。

這一點黃磊就特別有經驗。

在一次採訪中,人們問黃磊:“爲什麼多多和妹妹相處得特別好?”

黃磊回答:因爲多多在家裏得到了足夠的愛和關注,沒有因爲弟弟妹妹的到來,受到一絲絲的怠慢。

有一次,妹妹看到姐姐的玩具特別多,就問爸爸黃磊:“爲什麼姐姐的玩具特別多?”

黃磊回答道:“因爲姐姐是先來的。”

儘管二寶出生,但黃磊依舊對多多特別關心,保護了多多的安全感。

03

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大人不要過多幹預。

美國教育專家勞倫斯·科恩教授說:「退後,但要睜大眼睛」。退後一步觀察,點到即止的介入,相信孩子,讓他們自己尋找關係的平衡點。

在日常生活中,當大寶與二寶鬧矛盾時,家長總會說:“你是哥哥或者姐姐,應當讓着弟弟或者妹妹。”

殊不知,大寶也是一個孩子。如果每次都是大寶讓着二寶,大寶就會認爲爸爸媽媽不關心她,她在家裏是多餘的,嚴重傷害了大寶的自尊心。

其實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矛盾。孩子有自己的語言,在幼兒時期,他們完全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

蔡少芬在兩個孩子鬧矛盾時,從來不偏袒任何一方。她從來不會說“姐姐應該讓着妹妹”這類的話,而是讓姐妹倆自己商量解決。

當然不插手不代表完全不管,只是變成了一個輔助角色。如果孩子鬧得比較厲害,突破了那個臨界點,這時候家長就應該適時干預,點到即止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04

父母要給每個孩子一份特殊的體驗。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給兩個孩子買一模一樣的衣服玩具,老大喜歡,老二不喜歡,這時候老二就可憐巴巴的說:“爸爸媽媽不愛我。”

可能有的讀者就在想,不是已經給大寶二寶一樣的東西了嗎,爲什麼他們還不滿意呢?

那是因爲大寶二寶的喜好不同。大寶喜歡的東西,二寶不一定會喜歡。同理二寶喜歡的東西大寶也不一定會喜歡。

比如在玩具上,大寶喜歡各種玩具車,二寶喜歡各種恐龍。那麼在平時生活中,父母買玩具時,如果給二寶買了恐龍,那麼一定就要給大寶買玩具車。

當兩個孩子看到父母給他們買喜歡的東西,兩名孩子就會特別開心。

一行禪師曾說過:“對於任何人,我們能贈予的最寶貴禮物就是我們的關注。”因此父母應當關注每一個孩子,記得每個孩子的喜好和獨特經歷,將這些點滴美好講給孩子。這樣,孩子纔會和諧相處。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告訴孩子:看着你一天一天成長,爸爸媽媽是多麼開心!你的每一次進步,爸爸媽媽由衷爲你感到高興!你成長道路上的每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爸爸媽媽都記得特別清楚。

通過分享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讓孩子瞭解到你在他們心目中獨特的地位。

兩名或者多名孩子相處很簡單,只要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關注,獨特的愛,孩子之間就會和睦相處。最高明的家庭教育技巧就是愛。不要讓孩子變仇人,要讓孩子變親人,和和睦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