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航天技术和火箭技术突飞猛进,随着在航天领域上的一次次突破,中国的航天科学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切都得归功于一个人——钱学森,钱学森被称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是中国载人航天当之无愧的奠基人。有人曾说,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钱学森这位空气动力学家功不可没。钱学森让我们敬佩的不止是他的科研精神,还有他坚定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此时的他有更大的志向,他要去海外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钱学森成为了当年20名留美公学生之一。次年,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并很快获得了航空硕士学位,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后,拜入世界著名大科学家冯·卡门的名下,在卡门的眼中,钱学森是最有天赋和最认真的学生,从师卡门也为钱学森日后的科研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接下来,钱学森逐渐成为世界有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他与导师卡门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28岁就闻名世界。1947年,钱学森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之后又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4年出版《工程控制论》。
此时的钱学森在继续搞科研的同时还在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尽快回国,新中国的建立让钱学森急于回到祖国,为国效力。但这种想法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无情阻扰,他们希望留下这位优秀的科学家。钱学森和妻子蒋英长时间遭到美国政府的监视和拘留,行李也被没收,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虽然被监禁,但钱学森没有放弃希望,他找机会给昔日好友陈叔通写信,表达自己的处境。中国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和美国谈判,希望美国能放人。1954年,事情迎来转机,日内瓦会议闭幕后,周总理向美方提出钱学森回国的问题,在进行了几十次交涉后,美国迫于压力,加上又理亏,只能允许钱学森回国。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踏上了回国的“克利夫兰总统号”。此时的钱学森充满了回家的喜悦,他终于能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
归国后,周总理给予了他亲切细致的关怀,经常跟他说:你不要太累着了。钱学森也称周恩来总理是对他影响最深和帮助最大的人之一。周总理对钱学森的帮助确实很大,不仅成功用外交手段帮助其回国,对他的关怀也毫不吝啬。
1957年,中国打算派代表团去苏联交流火箭和航空技术问题,钱学森也在代表团当中。但苏联人却提出一个条件,火箭、航空技术属于国家高级机密,代表团必须是高级官员或有军官军衔。这下钱学森可就被排除在外了,于是周总理马上请示毛主席给钱学森授军衔的问题,毛主席很快就同意了周总理的意见,最后,钱学森以中将的军衔去苏联进行科研交流。
关于这个小故事,有的人认为是虚构的,但无论真假,这也能体现出钱学森的价值和国家对他的重视。美国人称他可以抵得上5个师,但在周总理眼中,钱学森可远不止值5个师,甚至比一个中将都要重要。
1999年,对于这位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钱学森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