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航天技術和火箭技術突飛猛進,隨着在航天領域上的一次次突破,中國的航天科學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這一切都得歸功於一個人——錢學森,錢學森被稱爲“中國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是中國載人航天當之無愧的奠基人。有人曾說,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錢學森這位空氣動力學家功不可沒。錢學森讓我們敬佩的不止是他的科研精神,還有他堅定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
1934年,錢學森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此時的他有更大的志向,他要去海外學習更多的物理知識,經過自身的不懈努力,錢學森成爲了當年20名留美公學生之一。次年,錢學森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並很快獲得了航空碩士學位,在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後,拜入世界著名大科學家馮·卡門的名下,在卡門的眼中,錢學森是最有天賦和最認真的學生,從師卡門也爲錢學森日後的科研成就打下良好的基礎。
接下來,錢學森逐漸成爲世界有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他與導師卡門共同完成了高速空氣動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28歲就聞名世界。1947年,錢學森任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之後又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1954年出版《工程控制論》。
此時的錢學森在繼續搞科研的同時還在考慮一件事情,那就是儘快回國,新中國的建立讓錢學森急於回到祖國,爲國效力。但這種想法卻遭到美國政府的無情阻擾,他們希望留下這位優秀的科學家。錢學森和妻子蔣英長時間遭到美國政府的監視和拘留,行李也被沒收,美國海軍次長丹·金布爾聲稱: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裏,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
雖然被監禁,但錢學森沒有放棄希望,他找機會給昔日好友陳叔通寫信,表達自己的處境。中國也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和美國談判,希望美國能放人。1954年,事情迎來轉機,日內瓦會議閉幕後,周總理向美方提出錢學森回國的問題,在進行了幾十次交涉後,美國迫於壓力,加上又理虧,只能允許錢學森回國。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踏上了回國的“克利夫蘭總統號”。此時的錢學森充滿了回家的喜悅,他終於能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
歸國後,周總理給予了他親切細緻的關懷,經常跟他說:你不要太累着了。錢學森也稱周恩來總理是對他影響最深和幫助最大的人之一。周總理對錢學森的幫助確實很大,不僅成功用外交手段幫助其回國,對他的關懷也毫不吝嗇。
1957年,中國打算派代表團去蘇聯交流火箭和航空技術問題,錢學森也在代表團當中。但蘇聯人卻提出一個條件,火箭、航空技術屬於國家高級機密,代表團必須是高級官員或有軍官軍銜。這下錢學森可就被排除在外了,於是周總理馬上請示毛主席給錢學森授軍銜的問題,毛主席很快就同意了周總理的意見,最後,錢學森以中將的軍銜去蘇聯進行科研交流。
關於這個小故事,有的人認爲是虛構的,但無論真假,這也能體現出錢學森的價值和國家對他的重視。美國人稱他可以抵得上5個師,但在周總理眼中,錢學森可遠不止值5個師,甚至比一箇中將都要重要。
1999年,對於這位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錢學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