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1日晚9點,記者來到銀盆嶺大橋走訪,由東往西方向一對騎行共享助力車過橋的年輕情侶遭遇了與王女士相似的情況。6月2日,記者再次走訪發現,不僅銀盆嶺大橋,橘子洲大橋、福元路大橋都有類似情況,橋上非機動車道成了共享助力車臨時停車場。

三湘都市報記者 張洋銀 黃娟

“車子才騎幾分鐘就自動斷電,連人帶車困在橋上,進退兩難。無奈選擇原地停車還要收調度費,太不合理了。”5月30日,喜歡綠色出行的長沙市民王女士遇到糟心事。騎共享助力車回家原本只需十來分鐘,可車行至銀盆嶺大橋卻自動斷電,被迫步行回家不說,還要收取30元車輛調度費。

(6月2日,長沙市銀盆嶺大橋東往西方向200米輔道處,隨意停滿了共享助力車。 記者 張洋銀 攝)

連日來,三湘都市報記者走訪發現,與王女士同樣遭遇的市民還不少。長沙多座過江大橋上隨意停放着各式共享助力車,儼然成了停車場。

遭遇

共享助力車斷電,車行橋上進退兩難

“喫完夜宵後騎車回家,哼着歌吹吹江風,本來一切都很完美,可剛上銀盆嶺大橋百來米,車子就‘罷工’了,提示說超出服務區。”說起5月30日晚的遭遇,王女士仍然感覺很氣憤。當晚,與朋友小聚後,平日裏就喜歡綠色出行的她選擇了騎共享助力車回家。

在開福區掃碼騎行了一輛名爲“喵走出行”的共享助力車,從出發點到位於長沙嶽麓區綠地中央廣場小區的家原本只要10來分鐘,可車一到銀盆嶺大橋上便自動斷電。

“車子騎不動了只能推,原路返回得逆向行駛,太危險了,肯定不行。如果推車到河西,再折返回河東停車點,費力不說還費時。真是進退兩難,一天的好心情都沒了。”無奈之下,王女士只好支付了30元調度費,將車停放在橋上非機動車道旁,步行回家。

“共享助力車不是方便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嗎?這樣非人性化的設置,簡直是添堵!”王女士氣憤地表示。

走訪

共享助力車頻頻鬧情緒,橋面成停車場

6月1日晚9點,記者來到銀盆嶺大橋走訪,由東往西方向一對騎行共享助力車過橋的年輕情侶遭遇了與王女士相似的情況。將“小彬出行”共享助力車停靠在非機動車道旁,兩人一臉困惑,“掃碼時沒注意這個車不能過河,騎到一半突然斷電。”李小姐告訴記者,掃碼開鎖時雖有提醒騎行區域,但並沒有特別留意,“以前騎別的共享車都可以過河啊,難道騎行區域還會不同?”

“這兩個月每天晚上都有不少共享單車停在橋上,倒了也沒人扶,我們騎車通過都要小心翼翼。”在橋上夜釣的吳師傅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橋上共享助力車亂停現象近兩月尤爲突出,“多的時候有四五十輛。不是都有特定停車區域嗎?停在橋上既不美觀,也造成不小的安全交通隱患。”

記者由東往西一路粗略統計,橋上有超過20輛各式品牌共享助力車隨意停放,嚴重影響到非機動車通行。

6月2日,記者再次走訪發現,不僅銀盆嶺大橋,橘子洲大橋、福元路大橋都有類似情況,橋上非機動車道成了共享助力車臨時停車場。

電量滿滿的共享助力車爲何一到橋上就鬧情緒?本報記者將持續跟蹤關注,解開“百慕大”之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