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頭大手兒很小,爸爸的頭小手而很大,

大手牽小手走路不怕滑,走走走走走走走走。

這首歌8090後的爸爸媽媽們耳熟能詳吧,可是...

◆ ◆ ◆ ◆ ◆

前兩天清明小長假,看到孕嬰健康交流羣裏的一位媽媽問:男寶2歲半,白天孩子給老人帶,可能是摔倒了?現在發現他左臂動不了,拿什麼東西只用右手拿,脫衣服的時候一直哭,寶寶的手臂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位媽媽聯繫到了李主任醫生團隊,諮詢後,第一時間得到正確處理,隨後就醫。

今天,李主任強烈建議孕嬰健康醫療部寫一篇相關的文章來和爸爸媽媽們進行普及,希望避免更多的寶寶受到不必要傷害。【本文爲李焰主任口述,由孕嬰健康醫療部同事負責整理】

大手拉小手,小心拉出“牽拉肘”

安全小黑板第001期

在外出行,不少家長會牽着寶寶的手走路

可是家長知道嗎?錯誤的牽手方式,會造成寶寶手臂脫臼或其他問題!

讓我們來看看“牽拉肘”到底是怎麼回事

家長應該注意哪些事情

首先科普一下什麼是牽拉肘?

橈[ráo]骨頭半脫位,俗稱“牽拉肘”,又稱曲(月秋)骱[jiè]假性脫骱。

兒童常見外傷之一,多發生於1-6歲幼兒。2-5歲是最常見發生的。

而且大多是因爲家長的錯誤行爲造成的

劃重點,所以請各位家長仔細閱讀。

人的肘關節由三個骨頭組成:肱骨下端、尺骨鷹嘴和橈骨小頭。當肘關節作旋轉運動時,橈骨總是圍着尺骨轉。爲了防止橈骨在旋轉的時候脫位,尺骨上有一條環狀韌帶緊緊套着橈骨的“脖子”——橈骨頸。

四歲以下的孩子,肘關節韌帶和關節囊發育尚未健全,橈骨小頭和橈骨頸的直徑基本相同,環狀韌帶鬆弛,不能結實地穩定橈骨小頭。

好比一個繩結系在一根圓木上,如果木頭一樣粗細,繩結就很容易滑下來。因此,當肘關節伸直、前臂內旋時,如果受到縱向牽拉,橈骨小頭就會從環狀韌帶內向下脫出。

大人領着孩,孩子的肘關節正是處於伸直、前臂內旋的體位,所以很容易發生橈骨小頭半脫位。由於是牽拉引起的,因此臨牀上又稱爲“牽拉肘”。

橈骨小頭半脫位後,患肢下垂,不敢舉動。橈骨小頭處有明顯壓痛,但X光片正常。由於感覺差異,有一部分孩子總會說手疼,冬天衣服較厚,常常不能發現肘關節的問題。

儘管有的孩子說不清哪兒疼,但孩子會拒絕使用和活動患肢。一般家長會認爲是肩部或手腕部的毛病。如果在此之前,孩子的前臂受過牽拉,基本可以確診。

牽拉肘,多因過於用力牽拉幼兒手臂所致,當幼兒的肘關節處於伸直的時候,環狀韌帶鬆弛,如果受到外部力量的牽拉,容易就會把橈骨頭從環狀韌帶裏面拉出來,橈骨頭半脫位,肱橈關節間隙增大形成負壓,周圍軟組織就會被吸入關節中。

孕嬰健康:THma'ma

如何發現?

牽拉肘會導致劇烈疼痛,孩子一轉眼就從玩的興高采烈轉成哭鬧不止,手臂不能旋後、屈伸、不肯持物等表現。

常見發生場景和預防

拉着孩子手走路快摔倒時,上樓梯時,用力牽拉孩子上肢;提着孩子的手臂盪鞦韆,拽着手臂轉圈圈;冬天衣服厚,給孩子穿衣服時生拉硬拖牽拉孩子上肢;大人情緒激動時拉孩子手,大人情緒不穩定時,手勁也會不自覺加大,孩子情緒激動時也會不顧一切掙扎,就會容易發生意外。如何預防:避免牽拉手腕,牽手的時候保持寶寶的手臂彎曲,應牽拉孩子的上臂或腋下,受力點儘可能傾向在身體部位。

發生了怎麼辦?

牽拉肘是有專業的手法進行復位的,但不建議家長自行在家中嘗試治療,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最好立即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

關節復位後,家長也要小心護理,因爲孩子第一次脫臼後,以後會很容易拉脫臼。所以日常一定要注意,注意,再注意,小心,小心,再小心。

千萬不要再用力拽這個胳膊。脫臼次數過多,不僅會給以後復位造成一定難度,還容易形成習慣性脫臼,甚至影響孩子韌帶和骨胳的正常發育。

年紀越小,傷害就越大

出現牽拉肘這種情況,孩子的骨骼將會被嚴重影響生長!未來很可能出現骨骼生長畸形,甚至有習慣性脫臼的情況的出現!

其實,我們有辦法很好地預防這樣的事情出現!

爲了孩子能有一雙健康的臂膀,請很必要!請一定記住這張圖,並讓更多的人看一看!

聰明的媽媽已經發給爸爸了

注意!千萬不要這樣牽拉寶寶!他的骨骼還在發育中!這樣的後果將會嚴重影響到他手臂骨骼的發育!將來手臂骨骼極有可能發育變型!

如何正確牽寶寶走路

1、不要讓寶寶的手臂過於的伸直,爲寶寶提供足夠的意外緩衝保護!

2、身子側向寶寶,讓寶寶的手自然地握搭在你的手心中!

3、不要提拉寶寶手過於用力,牽扯前行速度也不要太快!

4、請彎下腰來,弱小的寶寶需要你更貼近地保護他!

是不是很簡單?但是依然有無數人在用錯誤的牽拉方式,寶寶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成長隱患中!

這一點不止需要父母知道,也需要更多寶寶身邊的人知道!

只有注意到了這些,寶寶才能快樂安心地手牽手!

好了,關於牽拉肘的知識已經講完了,各位家長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