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泉河水,清又清

我编斗笠送红军

军爱民来民拥军

军民团结一家亲,一家亲。”

军民鱼水情,历久弥新

一个个双拥模范城

正谱写着新时代

军地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双拥新篇章

吉林省通化市

人民空军的摇篮、火箭军的诞生地、民族英雄杨靖宇浴血奋战的主战场、抗美援朝的大后方……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通化市,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迄今为止已连续8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这些年,通化市先后规划和建设了通集高速公路、国防公路、民兵训练基地等军地兼容项目15个;

4年来,全市各类企业先后接收安置复转军人700多人;

近年来通化市各行业已为驻军部队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0多场次,为部队官兵宣讲法治课3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5000多次。

一项项数据彰显着通化市拥军服务工作在基层落地落实,与此同时,驻军部队也在精准扶贫、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统计,近年来,驻军部队累计帮扶贫困村106个、贫困户286户、贫困学生143名,帮助建成温室大棚、种桑养蚕和乡村旅游等产业项目13个,并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采购合同。

在植树造林和环境整治活动中,驻军部队累计出动官兵1万余人次、车辆1000余台次,植树10万余株,清理铁路沿线和河道垃圾1万多立方米。

驻军部队还大力开展共建文化书屋活动,与边境一线28个村屯结成共建对子,开展捐赠书籍、图书互借等活动,帮助改善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条件。

甘肃省嘉峪关市

“哒哒哒、哒哒哒……”坐落在嘉峪关东北角的新城镇长城村村民盛桂兰,正用缝纫机做着一双双喜庆漂亮的鞋垫。“只要想到这些当兵的娃娃们能穿上我做的鞋垫,心里就美滋滋的。”看着脸上布满沧桑的盛桂兰,谁也想不到,73岁的她,已持续12年义务为驻军部队官兵做鞋垫6000余双。

盛桂兰老人在缝制鞋垫。赵明霞摄

这是嘉峪关市拥军优属的生动写照。

为保障双拥工作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嘉峪关市修订完善了《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军地双拥共建制度》《嘉峪关市拥军优属规定》等10余项政策规定,并营造了“关心国防、热爱部队、尊崇军人、敬重英雄”的浓厚社会氛围。

军地联谊。

为回报驻地人民,造福第二故乡,驻军部队充分发挥人才、装备、技术等资源优势,先后与6个基层“两委”会、18个社区开展党建“一帮一”活动;与6所中小学校结成共建单位,累计捐款16万余元,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次;精准帮扶群众100余户,捐款80余万元,慰问困难群众170余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2019年,嘉峪关市再次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实现“九连冠”。

2019年9月30日,黄冈市各界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举行公祭活动。周伟 摄

湖北省黄冈市

VR朗读亭、数字读报机……走进武警湖北总队黄冈支队“文化驿站”,数字军营的文化设施建设让人大开眼界。2019年12月,黄冈市在“全国文化建设军地共建共享试点成果现场推广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服务强军,就是要满腔热忱为官兵办实事,真心实意为部队解难题。”在市委常委议军会上,市长邱丽新一番话情真意切,掷地有声。

黄冈市双拥办慰问驻军部队和抗疫一线军属

黄冈市委市政府坚持从服务部队战斗力提升、解决好事关军人军属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抓起,每年承诺为驻军部队办的“十件实事”,件件都落实。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大事要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在黄冈已经成为助力改革强军的一个主动选择。

驻守一方,造福一方。支援地方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驻军部队以创新实践为老区人民谋福祉。

“150亩桑葚年均增收7.2万元,102亩冬枣园惠及14户贫困户。”回顾脱贫历程,时任黄冈市陈策楼镇程德岗村村支书熊艳明如数家珍。2015年初,黄冈军分区与这个村结成扶贫对子,引入大别山生态休闲农庄项目,种植12000多株桑树,第二年村集体收入超10万元。

3月1日,黄冈舰官兵为黄冈捐款加油。

派驻17个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24个贫困村,与116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协调引进60多个扶贫产业……一连串数字记录着近几年驻黄冈部队与老区人民肩并肩共创美好生活的动人情景。

2016年7月29日,黄冈市喜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殊荣。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一座座双拥模范城

一段段军民鱼水情

双拥传统像火炬一样

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

结出累累硕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