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爲洛陽位於河、洛、伊三條河之間,戰國時的韓國在此設三川郡。所以,三川郡成了韓國與關中諸國和秦國爭奪的戰略焦點。

大家都知道咱們國家有個四川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稱爲天府之國。除了四川,有沒有“三川”呢?還真有。不過,三川是個古地名,現在不叫這名了。這個“三川”呢,也是家喻戶曉的地方——古都洛陽。

川者,河流也,三川自然指的是三條河流。“四川”省名的由來,不完全是因爲境內有四條河,但四川省的河流多也是事實。洛陽周邊有哪三條河?都是在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河流——黃河、洛河、伊河。因爲洛陽位於河、洛、伊三條河之間,戰國時的韓國在此設三川郡。秦朝統一六國,依然設三川郡。

圖-趙魏韓三家分晉示意圖

咱們來看洛陽的地理形勢。洛陽城北20公里左右就是滔滔黃河,與黃河南岸的孟津關隔着邙山,邙山西南有崤山。洛陽城東緊鄰着洛水,洛水以東不遠就是伊水。伊水以東不遠是險峻的嵩山,西南不遠是熊耳山,正南是外方山、伏牛山。嵩山以東,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這樣的地理位置,加上秦國日益強大、六國被迫採取守勢的時代背景,決定了洛陽特殊的軍事戰略地位。

圖-黃河、洛河、伊河三河交匯

戰國初期,三川已不再單獨指河、洛、伊三條河了,而是指三條河的流域。控制三川的是七國之中較爲弱小的韓國。韓國的地盤不大,最盛時也只控制山西臨汾一帶、河南中北部地區,但是韓國卻是六國中距離虎狼之秦最近的。韓國的國都在鄭,這意味將韓軍將重點佈防三川郡。如果讓秦軍過了函谷關,突破洛水,拿下三川郡,新鄭將無險可守。

圖-洛陽航拍

實際上,三川郡不但是韓國的西線門戶,同時也是關東諸國的西線門戶。韓國以東有魏國、齊國,北有趙國、燕國,以南有楚國。可以說,韓國是關東諸國的西線門戶,而欲守住韓國,必先守住三川郡。如果三川郡落入秦人之手,那韓國在軍事上的意義將大打折扣,類似於丟掉克里米亞半島的烏克蘭。韓國也知道三川郡的安危事關韓國的生死存亡。約在韓宣惠王在位時期的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12年,韓國設立三川郡。目的只有一個——西向防秦。

圖-河南省地形圖

守住三川郡,就能守住韓國,進而守住關東諸國。這個道理,秦國自然也懂:拿下三川郡,就能拿下韓國,進而拿下關東諸國。所以,三川郡成了韓國與關中諸國和秦國爭奪的戰略焦點。三川郡的地位,就相當於南北朝時的彭城,彭城是北國之鎖鑰、南國之門戶。誰得了徐州,誰就能在南北朝的競爭格局佔據巨大的戰略優勢,三川郡也是如此。

公元前316年,秦國朝野發生了一場關於下一步戰略進攻方向的著名爭論。司馬錯勸秦惠文王伐蜀,而鬼才張儀則認爲應該取三川郡。張儀認爲拿下三川郡,有幾個好處。首先,三川郡是六國門戶,攻下三川郡,六國門戶洞開,以六國平原之地,勢不能久守。其次,三川郡距離東周國都洛陽非常近。秦軍攻下三川郡,距離洛陽只一步之遙,這將給秦國帶來不可估量的巨大利益。秦國可以挾周天子號令天下,以討不臣,幾百年後的曹操對張儀學得有模有樣。僅從三川郡與東周王室的關係來看,秦軍都應該先拿下三川郡。

圖-最後的韓國示意圖

司馬錯則反駁張儀,說蜀是天府之國,物產豐富。三川郡的物產不能與蜀相比,而且秦軍先攻三川郡,勢必讓周王室及六國有生存危機。六國勢必會抱成團抵抗秦國,我們有把握一舉擊潰六國嗎?別的國家不說,楚國的物產非常豐富,真要比拼戰爭潛力,秦國還真不一定比得上楚國。

秦惠文王最終決定採納司馬錯的建議伐蜀,但這並不代表張儀取三川郡的建議就是錯的,只是順序先後而已。伐蜀的主要目的是擴大秦國的戰爭資源倉庫,伐蜀依然是爲東向取三川郡、進而滅六國服務的。從某種意義上,秦伐蜀是戰術目標,取韓之三川郡則是戰略目標。張儀對秦武王說:“秦軍佔領三川郡,就能挾令周天子,成就王業。”

圖-秦滅六國示意圖

不過,三川郡是韓國的門戶,攻下三川郡並不容易。公元前307年,秦軍攻克韓之三川郡的重鎮兼舊都宜陽,等於在三川郡的防護網上撕開一個大口子。三川郡的地理優勢,秦國佔了一半,韓國對此已無力再反抗了。公元前249年,剛即位的秦莊襄王下令設秦之三川郡。此時的三川郡,已從六國抵抗秦國的西線門戶重鎮,變成了秦國吞併六國的東線戰略橋頭堡。

關東諸國丟掉了佔據地理優勢的三川郡,門戶洞開,事已不可爲矣。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關東形勢不穩,三川郡又成了秦國捍衛關中的東線軍事重鎮。西漢建立後,漢高祖劉邦將三川郡更名爲河南郡,從此爲天下形勢之地。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定都於洛陽,就是看中了洛陽特殊的地理存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