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小燕趣闻新发现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监制:黄瑞土
漳州军饷,是两面皆汉字、无图,直径为3.9厘米的银元,于南明永历三年至六年(公元1649-1652年)铸造。
漳州军饷正面
漳州军饷背面
漳州军饷银铸地在福建漳州,正面上方刊写“漳州军饷”四字,下方写有签押,签押有两种不同样式,因叠写难辨识,背面上方横写“足纹”二字,下方直书“通行”二字。
“国宝自述”之《橱窗里的神秘对话》
(该剧根据民间传说改编)
民间传说
著名的漳州军饷,是我国最早自制的银币,是我国银币园地的一朵奇葩。
说它珍,因为它的铸造年代与签押书无明载,至今悬而未决,传世甚少。
来源说法一:有人认为它是同治三年至四年,曾国荃、左宗棠在漳州平定太平天国时所铸。
1939年蒋仲川、王宋谦合著的《中国金银镍币图说》一书说漳州军饷斜边纹的一种签押是“曾”字,是曾国荃在同治三年平定漳州地区太平军后铸的。
来源说法二:有人认为是郑成功所铸。
1963年,郭沫若在《历史研究》第一期、第二期上连续发表了关于漳州军饷银的论文,提出漳州军饷银是郑成功所铸。
郭沫若将两种签押释文译为“国姓大木”和“朱成功”,漳州军饷(国姓大木)银元,直径3.9厘米,重26克。
郭沫若认为,签押系“国姓大木”四字合书,郑成功因受南明皇帝赐姓“朱”,故称“国姓”,“大木”是郑成功的号,故该币也应属于郑成功时期铸造的银币。
国宝内涵
在世界上诸多国家中,中国是最后一个结束银本位币制度的国家,当世界上其他国家早已将自己国家生产的机制银币退出流通领域的时,旧中国的国际贸易却进行了规模的开展,使得大量的银元铜币聚合到晚清和民国年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考据的实物宝贝。
来源:漳州交通广播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