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均收入的增長以及各地限牌限號政策的推出,大部分消費者在買車時更喜歡“一步到位”,所以近幾年豪華品牌的產品十分受歡迎。然而受到品牌影響力制約,唯獨BBA有着不錯的市場表現,而凱迪拉克、沃爾沃、林肯等二線品牌就沒有那麼幸運,自知品牌不及BBA便從價格上找補,同級的產品終端售價要比BBA矮上一截。這樣一來,性價比十分明顯自然少不了消費者購買。不過也有一些二線品牌,即便是將價格放低仍無法得到銷量,就比如英菲尼迪。

以日產高端車的形象入駐國內,本應該藉助此光環在市場內走紅,但由於車型太過小衆等問題導致銷量始終一蹶不振,同時也讓整個企業處於虧損狀態。就在最近,英菲尼迪發佈最新決策:“受制成本問題,將採用日產現有平臺及技術,並會引入日產e-Power混動系統”。這也意味着未來英菲尼迪車型將不再沿用現有的後驅平臺,並且現款車型也將“揮淚甩賣”。

從一些汽車交流網上看到英菲尼迪Q50L目前價格下探幅度很大,26.48萬元的入門車型終端售價不足20萬元。這樣的價格不說BBA車型,就連同爲二線的凱迪拉克CT5也沒它划算,況且Q50L的產品力也絕不比CT5差。

Q50L有着一副標準的運動身材,無論是雙拱格柵還是凹凸有致的引擎蓋或是較爲鋒利的大燈造型,無一不是在詮釋運動理念。如果是從側後方看上去,給予的回饋會更加強烈。彎月形輪廓配合着微微上翹的尾翼以及飽滿精緻的側身流線設計,讓整個車看上去呈蓄勢待發姿態。將它形容成“西裝猛獸”再合適不過了。

中控區雖然整體氛圍脫離了當代審美,但其用料還是不錯的。當坐進內飾後,接觸面基本都是皮質與真皮材質打造,使其擁有一定高檔感。值得一提的是Q50L做工嚴謹,門板、座椅、操作區的走線精密,並且在中控臺與車門銜接處縫隙很小,大概0.6-0.8mm的縫隙寬度。空間方面,它的長寬高爲4867/1823/1456mm,軸距爲2898mm。日系素有“膛大”之稱,所以內部使用空間還是不錯的,處在B級中等水平。唯獨是後排中間凸起過高,這也是後驅轎車的通病,影響中間乘客的舒適性。

動力方面,搭載2.0T/155kw發動機,變速箱採用較爲罕見的7AT,經過英菲尼迪調校後,最大動力輸出爲:211ps/350nm,零百加速7.9s。相比凱迪拉克CT5它的確功率小了些,若是論起駕控體驗Q50L還是比較出色的。Q50L前後懸掛均加入了橫向穩定杆,並且擺臂採用全鋁材質,用料實在。再加上英菲尼迪一系列的底盤優化技術,使其操控性能十分出色,駕駛質感絕佳。

總結:

總而言之,Q50L這款產品處在同級中等水平,而性價比卻能達到同級上等水平,畢竟現款車型下探幅度大,不足20萬元買豪華品牌B級車還是很划算的。況且未來英菲尼迪將取消後驅平臺改用日產平臺,Q50L無疑會採用現款天籟的前驅平臺打造,這樣一來駕駛樂趣缺少了但新車價格或許也會降低。該怎樣抉擇,還要看各位看官了。

聲明:以上爲全文原創,如果您有不同見解可在評論區探討。您的每一個點贊、評論、轉發、關注都是筆者努力輸出的根源,動動小手吧~感謝閱覽,下期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