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李先生去參加這同事的婚禮,隨禮以頂賬的方式給他,正如網友說的,這同事丟了面子,肯定不高興,借錢給他反而不會得到他的感激。李先生覺得他去參加這同事的婚禮,並隨禮是對的。

問下你,如果同事借你的錢還沒還,他結婚又通知你去喝喜酒,你會不會隨禮呢?

又或者你空手去,隨禮只是拿他欠的錢和他頂賬呢?

近日,李先生在某職場論壇發帖:同事向我借五千,6個月沒還,他結婚我隨禮600,十天後收到他微信……

是什麼事情呢?

有個同事向李先生借了5000,說3個月還呢,結果過了半年也沒還。

李先生正準備問他要呢,他請假回家結婚,李先生又張不開了口。


結婚前,他邀請李先生去喝喜酒。

李先生曾想和他頂賬隨禮呢,後來想了想,借錢是借錢,隨禮是隨禮,要分開,他參加了這同事的婚禮,隨禮了600。

他結過婚後的10天后,李先生驚訝的收到了他的微信。

他給李先生錢轉賬了5000。

他說,之前家裏有事,後來又籌備結婚,用錢的地方多,一直沒還李先生的錢,很不好意思。

他接着說,“還怕你生氣,不來參加我的婚禮呢,你來了,我很高興。”

李先生覺得他去參加這同事的婚禮,並隨禮是對的。


有網友說:

李先生做得對。

隨禮和讓這同事還錢是兩碼事,不能爲了要錢和他頂賬隨禮。

這樣,這同事丟了面子,肯定不高興,他最後把錢還了,可能也就和李先生成了“路人”。

有網友說:

我辦過一件“頂賬”的事。

一個同事向我借了500一直沒還,他結婚邀請我去喝酒,我去參加,沒隨禮。

喫過飯,對他說,那500不用給我了,算是我的份子錢。

他很不高興。之後,兩人的關係“冷”了。


筆者想說:

李先生這樣考慮是對的,借錢和隨禮分開。

如果李先生去參加這同事的婚禮,隨禮以頂賬的方式給他,正如網友說的,這同事丟了面子,肯定不高興,借錢給他反而不會得到他的感激。

這同事不錯,結過婚就把錢還給了李先生,如果這同事不是這樣,還沒還錢,張嘴問他要就是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