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媽媽是超人中,節目一開始讓嗯哼將媽媽霍思燕打扮成超人,嗯哼卻只想媽媽當個讓人疼愛的公主,不願媽媽像超人那麼辛苦,不肯照辦。

早些時候,杜江帶嗯哼參加爸爸去哪兒,問他要給媽媽買什麼時,嗯哼也曾興奮地說過要給媽媽買“花、鑽石、項鍊、口紅、漂亮的鞋子”,而不是一般的居家日常用具。

霍思燕也曾 “曬”過被嗯哼寵愛的幸福:霍思燕帶着嗯哼去參加婚禮,孩子卻着急着搶新娘的手捧花,給自己表達愛意;

5歲不到的嗯哼,便已懂得如何呵護媽媽,着實圈了不少的粉。

許多被嗯哼實力圈粉的網友,也大“挖”霍思燕夫婦的育兒經,霍思燕的育兒觀也因此在網上火了一把,收割了一大票粉絲。

霍思燕的育兒觀裏,我最欣賞的是,當今爲了孩子能早入學,連孩子出生月份都“精打細算”在前半年的時代。她居然能頂住公衆人物的壓力,讓已滿3歲的兒子,晚一年上幼兒園。

在這“偷”來的一年時光裏,霍思燕陪着孩子慢慢成長,用實際的成果向外界證明了她的選擇是對的:

晚一年上幼兒園的嗯哼,情智商雙高、富有責任心、懂得感恩,交際能力也明顯比其他小朋友更強一些。

這無不在說明:教育孩子的路上,有時我們慢慢地教,孩子反而學得快一些。

01

一天,我帶着小寶、小寶帶着玩具,打算去空地上找平時的玩伴玩。到那後才發現,玩伴都不在,小寶也就自己先玩了起來。

一會後,有個小男孩很想和小寶一起玩,可因爲不熟悉,小寶不太願意。

小男孩的奶奶不滿地對小寶說:“小朋友不能這麼自私,要分享。”

小寶聽後用無辜的眼光,委屈地看着我。

我摸摸小寶的頭,和對方解釋:“只是不熟,你讓孩子拿玩具換着玩就好了。“

老奶奶聽後,立馬爽快地把小男孩的七彩球拿給小寶,小寶也就樂意地把玩具推給小男孩了。

但這會輪到小男孩不樂意了,他拉着老人,哭哭啼啼地非得把球要回來。

老人很生氣,對着孩子吼道:“不能這麼自私,你想玩別人的玩具,就得交換。“

小男孩一聽,立馬賴坐在地上,大哭大鬧。我見狀,趕緊讓小寶把球還給他。

分享,幾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的品德,但也是小孩特別難掌握的一門課。

因爲不想在大庭廣衆下,讓人覺得孩子自私,更不願被人指責不懂教育孩子。很多時候,我們總會以“不能自私”爲理由,從表面上(孩子的行爲)逼迫孩子快速學會和別人分享。

然而,孩子如果長期被迫分享,以後可能會習慣性地優先考慮別人的需求,忽略自己的感受,心裏也會慢慢地攢滿委屈,最終甚至可能扭曲成失去自我的討好型人格。

如果我們能多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自己選擇並尊重孩子的決定,相信孩子自己會慢慢發現、體會到分享帶來的愉悅感,也會自然而然地樂於與夥伴分享了。

有時,我們所選的教育捷徑,只能讓孩子在目前暫時成爲我們想要的樣子,卻又在不遠的將來離我們的理想模型越來越遠。

02

曾看過兩位心理諮詢師的育兒手記——陪一顆心長大,在書中講述自己對孩子要不要上補習班的處理方法:

和愛人因爲上班,孩子從小學就一直託管在安親班(臺灣託管班的叫法)中。

不願孩子從小就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所以特意爲孩子選了一家不用寫任何評量、自修、考卷的安親班,直到孩子上初中。

剛上中學的孩子,因爲擔心自己考試成績太差,就讓給自己報補習班。

對孩子說:

“要不要這次先不要補習,我明天陪你討論怎麼準備讀書計劃,這個方法爸爸用過。如果這次成績真的差太多,再來想方法也不會來不及呀,初中還有那麼多次考試,補習班也有那麼多間。“

就這樣,陪着孩子,一起分析哪個科目是需要精進的,一起安排好每一個科目的學習時候,一起制定了詳細的讀書計劃,又陪着孩子,按着計劃執行了起來。

當孩子拿到考試成績單後,驚喜地發現,成績居然比想象中好許多,便開心地請求:下次早點陪他制訂讀書計劃。

在文章的最後寫道:“我認真地想辦法讓‘學習’這件事情變成他自己的事,讓他成爲自己‘學習’的主人。”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更希望孩子能自己解決學習上的問題,卻又不願像一樣,陪着孩子慢慢成長,更不敢多給孩子思考、做決定的空間,嘗試錯誤的空間。

我們總希望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有優異的成績。卻又打着讓孩子快速掌握學習技巧的名義,將孩子推給輔導機構。

或許孩子在輔導機構真的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成績,但也可能會讓孩子從此習慣依靠補習班才能應付好課業,哪怕是到了高中。

03

我家大寶從小特別喜歡繪畫,但我並沒刻意讓孩子去上興趣班,只是買一些常用的繪畫工具,讓孩子盡情地畫。

今年暑假,大寶主動說想去學畫畫。我便陪着孩子一家一家地選。

我希望,她在選擇的過程中,思考自己是真的想學,還是一時興起;也希望她明白,學畫畫,是她自己決定的事。

選定後的整個暑假裏,孩子準時地催着我,陪她風雨無阻地去上每一堂課,從未遲到過。

在孩子上課期間,我留意到個別與大寶享受神情相反的孩子,他們一臉不情願。該聽課時拿着畫筆亂塗亂畫,該畫畫時卻又不願意動筆。明顯是被父母“逼”來學的。

曾聽過一位正面管教的老師講過,她同事逼着孩子每天早起背誦國學經典,孩子無力反抗只能照做。

正當父母爲自己的培養成果我得意時,孩子卻被確診得了精神分裂症。

這個母親自責萬分,痛苦地說道:早知這樣,我寧願孩子什麼都不會,只要健健康康的。

我們急切地希望孩子能快速長成自己心中的理想人設,有時甚至會連拖帶拽地將孩子帶到我們精心準備的快速跑道上。

殊不知,我們是在拔苗助長,稍不注意就可能從根部毀了一個孩子。

我從不逼迫孩子非得學此什麼,因爲我希望孩子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懂得取捨自己的興趣愛好。

04

生活中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忍不住讓孩子提前掌握一些本不應該的技能:

如剛滿月的嬰兒就會抬頭、5個月的寶寶就會穩穩地坐着、10月的孩子就會走路……

這無形之中都會給孩子的身體和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誰都不知道,接下來哪一件事,會成爲“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非常緩慢的自發過程,他們並不需要我們灌輸太多的道理,更不需要我提供太多的捷徑,只需要我們耐心地陪伴、引導和鼓勵,讓孩子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慢慢去體會和發現,他們才能學得更快,走得更遠。

法國自然主義哲學家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就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

個人簡介:

一線教育工,二寶媽,從教7年多,幫數百個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堅信: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