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發脾氣在日常生活中是特別常見處理的事情,那是因爲孩子自我意識不斷的覺醒和成長,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不會像大人那樣隱藏自己的情緒,他們會選擇直接表達出來。

這個時候,大多數家長的方式就是直接制止孩子的哭鬧,訓斥孩子,卻又發現這樣的效果收效甚微。

那麼,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該怎麼做呢?節目《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的處理方法讓我們受益匪淺。

節目中,嗯哼自己光着腳在地板上玩耍,卻不小心踩到一個比較尖的玩具,頓時疼得哇哇大哭。當媽媽霍思燕發現,並過去把傷到嗯哼的玩具拿給他看的時候,嗯哼卻哭鬧着發脾氣,並把玩具狠狠的扔了出去。

這個時候,霍思燕並沒有訓斥孩子,而是仔細地檢查了一下他的腳,並溫柔地給嗯哼吹了吹,同時對他說:“真是太疼了”。

等嗯哼情緒緩和下來之後,霍思燕又用關心的口吻對着嗯哼說:“被扎到是真的很疼,咱們再去看看扎到你的那個東西吧。

下次再遇到這種危險的東西,不要生氣扔了,因爲扔了之後可能還會不小心踩到,進而傷到自己。可以把東西給媽媽,也可以把它扔到垃圾桶或者放到不易夠到的高處”。

最後,霍思燕還感同身受地踩了一下玩具,並對嗯哼說:“真的是很疼, 媽媽完全能夠了解你剛纔的痛苦。”到此,嗯哼的情緒已經完全恢復過來,他還很委屈地給了霍思燕“三連問”:

媽媽你真的知道玩具扎到我哪裏了嗎?;剛纔你感受到這種疼痛了嗎?;媽媽你心疼我嗎?

通過節目,我們可以看到,當嗯哼發脾氣扔玩具的時候,媽媽並沒有責罵孩子,也沒有長篇大論的去教育孩子,而是先讓孩子去宣泄自己的情緒,然後認同孩子的這種負面情緒,同時還體驗被扎的痛苦,真正做到感同身受,這樣教育起來孩子,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也會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而如果在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家長直接站在制高點批評式的去教育,孩子肯定聽不進去,可能還會變本加厲地發脾氣的。

樊登先生在節目中提到:孩子在6歲之前,最需要學習的就是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個比智商啓蒙更加的重要。

所以,在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制止孩子,而是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並正面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既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又能幸福快樂的成長。

除此之外,對於孩子哭鬧發脾氣,《媽媽總是有辦法》的作者張丹丹也給我們分享了一個“獨門絕技”,即當孩子鬧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言語,等孩子情緒發泄之後,再過去,並蹲下來輕輕地抱抱孩子,溫柔地拍拍他的背,這個時候還是不要說話。

孩子可能會反抗,會推開家長,家長繼續不說話,默默地抱着孩子,過段時間後,他的情緒就會過去。如果引起孩子發脾氣的事情是一件小事,就不要再提起,如果問題比較大,在孩子平靜下來之後,家長再友好地跟孩子交流即可。

《給給孩子未來腦計劃》這本書中提到:孩子還小,大腦發育還不均衡,所以他們的情緒的大腦發育得比較快,而主管理智的大腦則相對較慢,這就導致理智管不住情緒,因此孩子會發脾氣哭鬧,無法剋制情緒。

家長需要理解孩子,並幫孩子分析原因,從而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