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雖然公共自行車沒有主人,但是我們不能因爲一件東西沒有主人就可以隨意破壞。霍思燕知道嗯哼踩到了積木很疼委屈,所以第一時間安撫嗯哼的情緒,但是在嗯哼情緒穩定之後,並沒有將這件事翻篇,而是和嗯哼產生共情,用自己也踩一下積木來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剛纔有多痛。

很多家長都認爲,孩子三歲前,正是應該無憂無慮玩的年紀。而立規矩,教育孩子這些都應該等到孩子大一些再說就行。

尤其是這一代的父母,更是崇尚快樂教育,解放天性,要懂得放手。但是“懂得放手”不等於“全都放手”,“散養”也不等於“不管”,“自由”更不等於“驕縱”。

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建立在規則上的自由,纔是真正的自由,同樣,建立在規則上的愛,纔是真正的愛。”

很多規矩,在孩子3歲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立起來了,這樣孩子以後少走很多彎路。

1、懂得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隨意打人

尤其是在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的階段,非常想要證明自己的力量,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叛逆,總是和父母唱反調,喜歡說不。

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情緒也有些“喜怒無常”,那麼家長如果認爲孩子年紀還小,所以就包容他的情緒,包容他摔東西的行爲。一次兩次是包容,家長總是包容,就是縱容。

如果家長不盡早規範孩子的行爲,孩子長大之後,不會自己突然就“改邪歸正”,修正好自己的行爲,一下子脾氣也溫和了,也不打人摔東西了。

孩子已經從小養成了用扔東西來發泄自己的情緒的習慣,長大之後只會變本加厲、小時候摔的是杯子,那麼長大之後,砸的就是窗戶。

所以家長教會孩子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要越早越好。

那麼霍思燕的方式就很值得各位家長借鑑,在一次節目中,嗯哼踩到了一個很硬的積木,特別疼,一下子哭了出來,並且狠狠的把積木摔在了一旁。

向所有母親一樣,聽到兒子的哭聲,霍思燕馬上跑了過來安慰嗯哼,嗯哼在霍思燕的懷裏哭了一會,抽泣聲逐漸小了。

這個時候,霍思燕將剛纔嗯哼摔到一旁的積木撿了回來,然後放在自己的腳底試了一下,然後說“太疼了,真的太疼了”。

讓嗯哼明白,媽媽是理解你的感受之後,霍思燕開始給嗯哼講道理,告訴他,不可以生氣的時候就摔東西,扔掉了之後,不小心可能又被別人撿踩到了,或者媽媽也會踩到,也會很疼的。

霍思燕知道嗯哼踩到了積木很疼委屈,所以第一時間安撫嗯哼的情緒,但是在嗯哼情緒穩定之後,並沒有將這件事翻篇,而是和嗯哼產生共情,用自己也踩一下積木來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剛纔有多痛。

這樣嗯哼和霍思燕的 關係就更進一步,此時,霍思燕開始給嗯哼講道理,嗯哼就更容易聽得進去,並且容易改正。

這就是在告訴嗯哼,你難過的時候可以哭,可以發泄出來,但是不能以傷害和破壞爲前提。

2、不破壞公共環境,做有秩序的孩子

在其中一期《圓桌派》中,周軼君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家長們出門會告訴孩子,這裏不能碰,那裏不能摸,但是,是因爲怕孩子把手和衣服弄髒,卻從來不給孩子制定規則,出門的時候,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

家長應當告訴孩子,在圖書館我們有義務保持安靜,因爲這是一個公共空間,所有人到這裏來,就是因爲可以安靜的感受知識;家長應該告訴孩子,雖然公共自行車沒有主人,但是我們不能因爲一件東西沒有主人就可以隨意破壞……

有的孩子在地鐵上隨意奔跑,也有的孩子在上地鐵前卻可以做到乖乖排隊,有的孩子隨地亂扔垃圾,有的孩子卻可以乖乖扔到垃圾桶。

如果家長不盡早教育孩子,那麼這個社會早晚會替家長來教訓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