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知》要求,要抓緊補上疫情暴露出的縣城城鎮化短板弱項,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促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此外,考慮到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數量約爲158個、鎮區常住人口約爲0.3億人),已具備小城市甚至中等城市城區的人口規模,但公共資源特別是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仍按照鎮級來配置,與實際民生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缺口,“小馬拉大車”的現象日益凸顯,因此將特大鎮一併納入此次的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

(原標題:惠及2.7億人!發改委發文加快補短板,120個縣城先試點)

縣城是我國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空間、城鎮體系的重要一環、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紐帶。

3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佈《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選擇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工作。《通知》要求,要抓緊補上疫情暴露出的縣城城鎮化短板弱項,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促進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城鎮化是農村人口加快向城鎮聚集、集中的過程。人口集中了,就需要相應的公共基礎設施,就需要加快補短板。

2.7億人迎來大利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以適應農民日益增加的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從數量看,縣及縣級市數量佔全國縣級行政區劃數量的2/3。2019年底,縣和縣級市數量分別爲1494、387個,二者共計1881個,約爲地級及以上城市市轄區數量(967個)的2倍。從經濟看,2019年縣及縣級市GDP體量爲38萬億元左右,佔全國GDP的近2/5。

其中,作爲縣域經濟核心的縣城及縣級市城區GDP佔全國GDP的近1/4。從人口看,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分別爲1.55億、0.9億人左右,共計2.4億人左右,佔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的近30%。

此外,考慮到鎮區常住人口10萬以上的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數量約爲158個、鎮區常住人口約爲0.3億人),已具備小城市甚至中等城市城區的人口規模,但公共資源特別是公共服務設施、市政公用設施仍按照鎮級來配置,與實際民生需求相比存在很大缺口,“小馬拉大車”的現象日益凸顯,因此將特大鎮一併納入此次的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

因此,兩部分合計,共有常住人口2.7億人左右。

《通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縣城公共衛生、人居環境、公共服務、市政設施、產業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能力仍然較弱,對經濟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的支撐作用不足。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有利於優化城鎮化空間佈局,有利於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城鄉融合,提升人民羣衆幸福感。

在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方面,湖北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鄒進泰對第一財經分析,縣城是省市向鄉村過渡的重要節點,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需要縣城提供重要支撐。沒有縣城的提升,對農村農業補短板就缺乏節點支撐,因此加快縣城補短板,對於鄉村振興、城鄉一體化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也對第一財經分析,縣城的主要作用是服務於廣大農村。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區,鄉鎮的整體實力較弱,服務農村的能力不足,因此縣城的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能力就十分重要。很多農村的民生問題都要在縣一級解決,縣城是支撐鄉村地區發展的鏈條中很重要的一環。

要補哪些短板

在補短板方面,《通知》要求,各地區要瞄準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需要政府支持引導的公共領域,聚力推進17項建設任務。

具體來看,圍繞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優化醫療衛生設施、教育設施、養老托育設施、文旅體育設施、社會福利設施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圍繞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完善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設施、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縣城公共廁所。

圍繞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推進市政交通設施、市政管網設施、配送投遞設施、老舊小區更新改造和縣城智慧化改造。圍繞產業培育設施提質增效,完善產業平臺配套設施、冷鏈物流設施和農貿市場。

這其中,醫療衛生水平的短板十分突出,是縣城補短板的重要內容。陝西省統計局的一份報告表示,當前陝西省城市和農村都面臨着醫療資源分佈不均衡、醫療水平差異過大等問題。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很多地方的新農合在當地的縣城看病,報銷比例相對比較高,但是因爲縣城的醫療水平較差,所以不得不到大城市看病,但這樣一來報銷比例就降低了很多。因此,加快縣城醫療衛生補短板,也有利於減輕農民的負擔。

《通知》強調,實施上述建設任務要區分輕重緩急,要響應疫情防控需求,優先支持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設施、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抓緊落實《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加強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高平戰結合能力。

另一方面,加快縣城補短板,“錢從哪裏來”十分關鍵。《通知》要求,各地區要堅持“資金跟着項目走”,落實政府投資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的要求,針對縣城公益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設計多元化的財政性資金投入保障機制。縣城公益性項目主要通過地方政府財政資金予以投入,符合條件的縣城公益性項目可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適當支持。

在鄒進泰看來,縣城補短板光靠國家的財政預算支持肯定不夠,需要有地方財政的配套。沿海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達,地方財政實力相對雄厚,配套起來相對容易。但在中西部地區,雖然中心城市與沿海差距不大,但縣域經濟方面差距非常大,未來中西部的縣城補短板除了要加大政策的支持和引導外,也需要加快縣域經濟、縣域產業的發展。

此次選擇的120個示範縣,是以發展基礎紮實、財政實力較強、政府債務率較低爲基本要求,在湖北、長江三角洲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和其他東中部都市圈地區,兼顧西部和東北地區。

加快新基建建設,擴大有效投資

加快縣城補短板,有利於擴大有效投資、釋放消費潛力、拓展市場縱深,爲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提供重要支撐。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加強縣城建設,一方面可以形成當期投資,另一方面改善的公共設施又可吸引產業投資、促進居民消費,形成乘數效應。

實際上,加快縣城補短板也是近期以來我國加快擴大有效投資、擴大內需的一個內容。國家發改委《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下稱《報告》)提出,今年將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億元。全年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萬億元。按照“資金跟着項目走”要求,安排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項目,集中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

除了縣城補短板外,近期各地紛紛加快新基建建設,擴大鐵路投資等傳統基建。尤其是,今年以來,新基建的重要性被決策層頻頻提及,各地也在集中加碼新基建項目。4月以來,上海、廣東、重慶、山東、雲南等全國十餘個省份已經出臺了有關新基建的落地舉措。

5月7日,《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佈,這也被稱爲上海版“新基建”“35條”。目標是到2022年底,推動上海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際一流水平。

福建省在4月22日公佈了該省數字經濟重點項目。數據顯示,福建省2020年度數字經濟重點項目251個,總投資5878億元,2020年度計劃投資1084億元。

賽迪智庫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從長期來看,新基建是未來規劃的重點方向。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壓等七大領域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左右,帶動投資累計或將超過17萬億元。

彭澎分析,加快新基建建設,將爲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5G基建涉及的面很廣,對很多產業包括二產、三產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與此同時,大力加快新基建,並不意味着忽視“鐵公基”等傳統基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同樣強調了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

《報告》提出,今年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165項重大工程項目和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重大項目。加大沿江高鐵、沿海高鐵項目建設力度。積極推動川藏鐵路開工,加快重點城市羣、都市圈城際和市域(郊)鐵路規劃建設。

民盟中央經濟委副主任、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分析,當前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到中心城市帶動城市羣、進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階段,這個階段未來會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中心城市、城市羣地區加大有效投資力度,是順勢而爲的舉措。

彭澎說,傳統基建的規模很大,尤其是軌道交通、機場、道路等交通設施,能帶動很多上下游產業的發展,對擴大內需、穩就業有很重要的帶動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