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寶寶情緒穩定下來後,媽媽可以蹲下來抱起孩子,給孩子擦擦眼淚。看完孩子要抱抱的原因,也許媽媽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當媽媽的一定很熟悉這樣的場景:

很多時候明明是寶寶犯錯了,你大聲的兇了他一頓。孩子都被自己訓斥的大哭了,還是伸着手喊着要媽媽抱。

而且鐵定的,是“媽媽抱抱”,而不是“爸爸抱抱”或者“爺爺奶奶抱抱”。

每逢這樣的場面,媽媽總是又生氣又心疼——抱吧,怕孩子不長記性,起不到教育的效果;不抱吧,梨花帶雨的叫媽媽,實在是心裏難過。到底抱還是不抱?應該怎麼辦?

看完孩子要抱抱的原因,也許媽媽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看完原因真讓人心疼!

1、承認自己的錯誤

在媽媽斥責孩子的時候,孩子伸手抱媽媽,其實是孩子承認自己錯誤的一種表現。

很多父母會覺得自家孩子年齡小,因此在犯錯之後,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但事實上,孩子在半歲以後,就能對自己的行爲,有着良好的判斷。寶寶們也很聰明,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當他通過伸手求抱後,媽媽的語氣和臉色會發生變化,所以他們認爲這是討好媽媽、承認錯誤的好方法。也就是說,寶寶企圖用肢體語言得到媽媽的原諒。

所以說,寶寶被訓斥時,還伸手要媽媽抱,其實是知道自己做錯了的。

2、害怕媽媽不愛自己了

美國加州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孩子在做錯事情後,如果受到了家長的責罵,有67.8%的孩子,會產生出害怕被家長拋棄的想法。

孩子因爲受到了媽媽行爲的影響,使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他的心裏是很害怕的,他害怕自己犯錯之後,媽媽就會不喜歡他了。而安全感都源於父母,他們想要獲得更多的安全感,所以他纔會伸出雙手“求抱抱”,來確認媽媽還是愛他的。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伸手抱了他,寶寶的情緒就會緩和好多。但是如你沒有及時的擁抱寶寶,他可能就會哭的更加厲害,更加用力的扯着你的衣服“求抱抱”。

看了上面的原因,我們應該明白了, 當寶寶哭着要媽媽抱的時候,其實他是在示弱的。如果這時候媽媽拒絕孩子,會讓孩子安全感缺失,幸福感下降。

經常這樣拒絕孩子,孩子的情感得不到慰藉,會降低孩子對媽媽的信任,甚至犯錯了會懼怕媽媽,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造成不良的影響。

當寶寶犯錯誤哭泣求抱抱時

1、首先停止繼續指責孩子

當寶寶伸手求抱時,孩子已經算是承認自己的錯誤了,家長教育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此時,家長就應該停止指責孩子。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孩子,都已經示弱了,媽媽還責備甚至動手打自己,你的心裏是有多無助!

2、讓雙方都穩定情緒

如果孩子伸手要抱抱如果得不到回應,一般都會伸手抱住媽媽的腿。這時候,媽媽應該允許孩子的擁抱。

可以讓他抱着腿哭一會兒,讓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同時,媽媽也要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再對孩子吼叫訓斥。

3、回應孩子,給予孩子擁抱

等寶寶情緒穩定下來後,媽媽可以蹲下來抱起孩子,給孩子擦擦眼淚。這個行爲給孩子表明,媽媽終究是愛你的。然後再去了解孩子做錯事的原因,以及告訴孩子爲什麼不能那樣做,這樣也能達到一個好的教育結果。

看到這兒,媽媽們應該知道怎麼做了吧。不要總以爲我們很愛孩子,事實上寶寶更愛我們。所以我希望各位媽媽,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在寶寶哭鬧不止的時候,請停止你的暴脾氣,去擁抱自己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