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疫情期間,民盛合作社響應號召,通過給大棚加溫,緊急種植40畝短平快的綠葉菜,力保供給,並且向醫院、養老院、困難羣衆等,先後捐助了價值十多萬元的新鮮蔬菜。正因爲有民盛合作社這樣的農企,有張秀霞這樣求實求是的新一代農家兒女,面對這場來自疫情的大考,“菜籃子”不僅逐步實現穩產保供,還發揮出穩價穩增收的作用。

她是遠近聞名的種養大戶、也是獨當一面的合作社帶頭人。從興辦小型飼料加工廠,到建立肉雞養殖小區,從創辦養雞專業合作社,到種養結合打造綠色蔬菜品牌,帶動近百戶農戶脫貧致富,成爲當地首屈一指的科技示範戶和致富帶頭人。採訪那天,中國小康網在她的家鄉——天津市寶坻區新開口鎮後六口村見到了幹練、灑脫的天津市寶坻區民盛種養合作社理事長張秀霞。聽她講述了農企從“土裏刨食”到“土裏刨金”的故事,以及如何在這場“疫情”大考中接受考驗,實現穩產保供。

養雞創業,雞窩裏飛出了“金鳳凰”

上世紀90年代初,張秀霞和愛人一道辦起了一個小型飼料廠,生意做得紅火,一年純收入達20多萬元。在生意上與天津大成集團的頻繁接觸讓她發現了現代化養雞的商機,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開始養雞。1998年7月,她首次引進3000只雞雛,待到第一批肉雞出欄,張秀霞淨賺了7000多元,這讓她對農業產生了興趣,也給了她信心和希望。

2008年,她興建了佔地200畝的現代化養雞場,組建了民盛養雞專業合作社,經過再三動員,12戶農民成爲她的第一批社員。在張秀霞和農民朋友們的共同努力下,養雞廠建成了示範型和帶動型兩種雞室,全部採用現代化養殖技術,安裝了自動料線、飲水、除糞等現代化裝置,還建有一個沼氣池,成爲名符其實的生態養殖小區。民盛合作社的規模也逐年壯大,目前入社農戶已達300餘戶,年出欄肉雞400萬隻,戶均年收入10多萬元,安排各類就業人員1368人。她紮根大地,帶領農戶們刨到了“第一桶金”。

設施農業,讓“放心菜”走進千家萬戶

2008年開始,張秀霞看到了設施農業的發展前景,在大新設施農業園內承包了70個蔬菜大棚。最初的兩年,她對溫室大棚種植缺乏經驗,種菜讓她損失了十幾萬元。但她絕不服輸。她請專家上門指導,到外地參觀,學習取經,經常鑽研種植方面的書籍到深夜。爲了儘快打開市場,她帶着產品一家家企業推銷,還邀請客戶來蔬菜基地考察。終於打開了市場大門,訂單也像“滾雪球”一般不斷增加。

敏銳的商業嗅覺告訴她,要想讓人們認準她賣的“綠色”蔬菜,就一定要走品牌戰略。她第一時間把蔬菜產品註冊了“御澤”牌商標,並把17個品種蔬菜進行了無公害認證。爲了更好適應蔬菜市場供給側關係,她投資了700萬元建成了佔地2000平方米的蔬菜保鮮庫,用儲藏蔬菜的方法巧打時間差,提高蔬菜利潤。爲了讓這片蔬菜基地生產出既安全又有營養的“綠色”蔬菜,她將400萬隻雞的雞糞經過發酵處理後,全部澆灌入蔬菜大棚,種出了真正的“有機”蔬菜。

2017年,張秀霞代表全國“十佳農民”赴臺灣交流。交流期間,她看到臺灣當地“淨菜”銷路極好,決心要生產自己的“乾淨蔬菜”。不到一個月,張秀霞就辦起了自己的淨菜加工生產線。這條生產線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把蔬菜清洗加工成條狀或片狀,然後真空包裝進行銷售。生產線上近30個品種的蔬菜都來自張秀霞自己的蔬菜基地,全面形成了“養雞-蔬菜-加工”的綠色產業鏈模式。

現在每天有6輛蔬菜直供直銷車往返天津、北京和濱海新區進行蔬菜和農產品配送。與24家單位訂立和供菜合同,在天津市區、濱海新區和北京建立了三個直銷店,產品供不應求。

疫情災害,從無計可施到大顯身手

這樣一家農業龍頭企業,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疫情期間,張秀霞經歷了一個非常難熬的春節。看着800畝蔬菜大棚裏日漸成熟的西紅柿、小白菜、圓白菜無人採摘,張秀霞心急如焚。

往年的春節,800畝反季節蔬菜大棚會迎來熙熙攘攘、採摘遊玩的客人。“照過去,從大年初一開始每天就有一兩百的客人來採摘,今年黃湯了,一個也沒有。”採摘農產品的價格比批發價幾乎高一倍,這意味着好幾十萬元收入要打水漂。

採摘經濟無望,看着地裏新鮮可人的蔬菜,張秀霞無計可施,從心底愁到了嗓子眼。“關鍵不能看着菜爛在地裏。得抓緊找農民來採收。”但此時,僱工成了問題。

“疫情嚴重,正月前半拉月周邊村莊都嚴把出入,實在僱不到人。後來,國家出政策保障春耕生產,纔沒有誤了農時。”拿到天津寶坻區出的復工證明後,“僱工難”終於有所緩解。“現在每天有十多人在棚裏幹活,往年得有四五十人。出於安全考慮,農民也不是很樂意來。”儘管政策允許復工,但勞力仍不足,張秀霞只能儘量多出工錢,多發口罩。

解了“僱工難”,還有“農資難”“運輸難”“銷售難”。疫情帶來的影響一個連着一個。

“微信訂貨,直送社區。我把各式蔬菜搭配起來裝箱,一箱15斤,夠一個家庭一週用的。”春節初期,跨市跨區的車輛運輸受限,於是她通過在微信朋友圈發起本地在線銷售,到目前張秀霞以每箱100元的價格賣出了2000餘箱,但仍不足以消化棚裏的出菜量。

“寶坻區政府幫我們的車辦了通行證,還協調了天津市批發市場來地頭拉菜,這可是解當時的燃眉之急!”100個棚的圓白菜終於有救了。在天津市政府的幫助下,民盛合作社每天能出菜2萬斤,圓白菜的地頭價是2.2元,與往年持平。往年同期的出菜量是每天5~6萬斤,總銷量能達到200噸。

“農業真是不經磕碰,太弱勢。”疫情的影響不僅是當下的,還是長期的。老客戶流失的風險、田間管理不到位導致的減產會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持續影響今年的生產與收入。“設施農業應該向少用人工的智能化方向發展。”此次疫情讓張秀霞堅定了發展方向。

據悉,疫情期間,合作社種植40畝的速生蔬菜,包括菠菜11畝、油菜8畝、小白菜10畝、油麥菜5畝、快菜2畝、生菜4畝;每天堅持往天津市裏送菜15000斤左右,同時向北京供應蔬菜300多噸,保證了北京部分市民的用菜需求。

兩線作戰,防疫戰+扶貧戰

“我們發展起來受到國家各種支持,只要緩過勁,在這個時候應該以實際行動支援抗疫。”疫情期間,民盛合作社響應號召,通過給大棚加溫,緊急種植40畝短平快的綠葉菜,力保供給,並且向醫院、養老院、困難羣衆等,先後捐助了價值十多萬元的新鮮蔬菜。

“太感謝了!辛苦你們給老人們送來這麼多新鮮的蔬菜。”疫情期間,民盛合作社將1500多斤新鮮蔬菜送到了石各莊鎮福樂多養老院,養老院負責人田麗超連聲道謝。

張秀霞對福利院的負責人說:“我們挑選了最新鮮的蔬菜,讓老人們和工作人員能喫上放心蔬菜,今後養老院菜不夠喫,隨時和我聯繫,一定第一時間送到。”

民盛合作社還爲寶坻區養老服務中心送去了2500斤左右的蔬菜。爲南開區養老院送去4000斤新鮮蔬菜。

難忘鄉親,取於農用於民

朝霞映在了清波滾滾的潮白河上。採訪從清晨到晌午,張秀霞始終忙碌在田間地頭,她說只因爲家鄉這個“糧窩”成就養育了她,她對這塊熱土愛不夠!愛的深沉!

這幾年,民盛合作社不忘家鄉父老。爲了帶動鄉親致富,合作社定期聘請天津農學院和農科院的專家們舉辦肉雞養殖技術知識講座,與此同時,還爲養殖戶提供資金扶持,每新籤一戶,合作社要墊付出2/3的成本,爲的是讓養雞戶能放心安全順利飼養。霍各莊鎮哈喇莊村農民侯紅旗,在民盛合作社的指導下精心飼養,2000只肉雞全部成活,侯紅旗淨賺7000多元,僅用一年時間就脫了貧,現在他每年純收入都在10萬元以上,也早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養雞大戶了,並且帶動了周邊鄉親們走上了致富道路。這些年來由民盛合作社扶持發展起來的像侯紅旗這樣的養雞戶達近百戶。

多年來,民盛合作社定期慰問貧困農戶,送去慰問金,每年固定扶貧基金,同時在養殖場及蔬菜大棚車間長期聘用殘障人員,使他們能夠有所依靠。

正因爲有民盛合作社這樣的農企,有張秀霞這樣求實求是的新一代農家兒女,面對這場來自疫情的大考,“菜籃子”不僅逐步實現穩產保供,還發揮出穩價穩增收的作用。在這場大考中,每條戰線,每個企業,每個人,都在奮力書寫自己的答案。而保障“菜籃子”,是我們共克時艱、砥礪前行的重要一筆。

來源:中國小康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