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哈爾濱地鐵裏小男孩提醒乘客讓身爲快遞員的爸爸多睡會也好,“怕爸爸遭差評寫小紙條”也罷,不因父母不體面、不光鮮的工作去抱怨和輕視他們,反而理解他們的辛苦、體諒他們即便不夠成功卻已經爲了更好的生活付出足夠的努力。“怕爸爸遭差評寫小紙條”不僅傳遞出女兒對爸爸的愛和關心,也折射出她對普通勞動者艱辛與不容易的理解與體諒。

近日,四川成都市一名網友乘坐謝文兵的網約車時,看到車內貼了一張小紙條“成都實在太大啦,因爲我爸爸不是本地人,可能偶爾會有操作比較慢的時候,希望您能多一絲理解……關於駕駛技術您放心喲,一定把您安全送往目的地。”(6月3日紅星新聞)

謝師傅以前一直在浙江從事家裝行業,今年4月初纔開始在成都開網約車;雖然他是一名有着20年駕齡的“老司機”,但在網約車領域還算“新手”。女兒寫下小紙條,一方面是希望乘客能夠對並非本地人、對路況還不夠熟悉的父親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另一方面也體諒爸爸剛開始跑網約車好評數不夠多、接單量較少,希望幫爸爸攢一些好評。

網約車司機作爲一個新興職業,承載着無數個家庭對更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早出晚歸的謝師傅,努力工作,熱愛生活。爲了讓女兒接受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他將原本在老家上學的女兒帶在身邊。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讓大多數普通勞動者只要努力付出,就可以改善生存生態;謝師傅和女兒的命運,說到底就是充滿生機和活力“流動的中國”的一個縮影。

在家庭結構小型化的今天,許多孩子得到了萬千寵愛;然而,一些孩子存在着以自我爲中心的算計、斤斤計較的敏感、小肚雞腸的狹隘,不懂得換位思考、缺乏體諒他人的能力,將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怕爸爸遭差評寫小紙條”不僅傳遞出女兒對爸爸的愛和關心,也折射出她對普通勞動者艱辛與不容易的理解與體諒。

“子女不懂事,再怎麼都沒得奔頭”,謝師傅簡單、質樸的話語,卻道出了許多人共同的心聲。爲了能夠讓孩子們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許多家長心甘情願地成爲墊腳石和階梯;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自己的角色扮演得不到孩子的體諒和認同,就怕孩子不懂得自律和努力堅持,在和自己較勁、和他人進行競爭的過程中過早地認輸和放棄,從而讓教育這盞“希望之燈”過早地黯淡和熄滅了。

對於大多數平民子弟來說,教育依然是實現社會流動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案板下上網課”“搬瓦20年供女兒上大學”“用肩膀扛出一套房”……在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的當下,一些普通勞動者雖然缺乏財富積累和社會資本,但他們卻依然在爲子女更好的未來拼盡全力,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面對父母艱辛的付出,一些懂事的孩子懂得體諒。哈爾濱地鐵裏小男孩提醒乘客讓身爲快遞員的爸爸多睡會也好,“怕爸爸遭差評寫小紙條”也罷,不因父母不體面、不光鮮的工作去抱怨和輕視他們,反而理解他們的辛苦、體諒他們即便不夠成功卻已經爲了更好的生活付出足夠的努力。

父母努力,孩子懂事,一個懂得“奮鬥”的家庭,應該擁有光明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