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有“偷”钱的经历。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犯其他错误时,也会翻旧账, 反复追究,随意将孩子偷窃的事情告诉别人,家长这样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许都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些错误家长可以饶恕,但有些错误家长必须帮助孩子及时改正,若不及时教育,孩子会越陷越深,终酿大错。

孩子的“偷窃”是孩子行为的表现,这是家长最忌讳的。一些家长发现孩子有“偷”钱的经历。如果他们不问,他们会生气、批评、辱骂,把孩子的行为到处传播。然而,这种对家长的暴力教育适得其反,会加重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

家长发现孩子“偷”钱,教育孩,要记住一个原则:不打骂孩子也不让孩子当众认错,私下解决,5种方法可以轻松解决孩子的这种坏习惯。

一、分清孩子为什么会“偷”钱?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偷”会出于三种目的。

1、有购物需求

6岁以年的孩子对钱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上已经享受过钱给自己带来的某方面的满足,当产生需求的时候,如想买零食,他就会想到需要钱。

2、没有零花钱

孩子到了7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有购物需求,比如学习用品、零食,小玩具等。家长可以适时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他自己分配,以此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3、孩子没有分清“物权”概念

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观念,引导孩子建立“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占为己有,如果不经别人同意,占为己有,就是“偷”,正确培养“物权”概念。

二、不要当众打骂孩子,更不要随意转述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特别生气,会斥责孩子,让其当众认错,以此警告孩子不再偷窃。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是在羞辱孩子,带给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耻。

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犯其他错误时,也会翻旧账, 反复追究,随意将孩子偷窃的事情告诉别人,家长这样做,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三、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害。

家长要告诉孩子,这样的行为叫偷盗,是违法的,成年后如有这样的行为,严重者是需要判刑的,让孩子明白其危害性,从心理上认可这是错误的行为。

四、灌输正确的金钱观念。

家长要告诉孩子金钱来之不易;没有钱应该向父母求助,而不是伸手去偷、去抢;

四、给孩子有爱的处罚措施。

家长为了惩罚孩子,可以让孩子孩子捡垃圾、洗碗、做家务来认识错误,但家长要注意,孩子在受惩罚期间,家长要一直陪伴他,陪他一起弥补这个错误。

五、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并帮助孩子制定支出计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