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但這種衝擊是短期的、階段性的。在我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同時,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全國生產活動也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速恢復,經濟社會復甦勢頭強勁、向好態勢明顯。雖然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但中國經受住疫情帶來的壓力測試,正在重振發展活力。

  復甦快,中國經濟韌性盡顯。復工就是穩就業,復產就是穩經濟。疫情發生後,中央提出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一系列財政政策和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及時出臺,助力着中國經濟破“疫”復甦。過去一個月裏,中國小店的夜間交易活躍度就較月前提升20%。截至5月18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職工復崗率分別達99.1%和95.4%,基本達到正常水平。疫情面前,中國經濟韌性盡顯。

  動能足,中國經濟勢頭強勁。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各類“雲消費”、在線辦公等新業態加速成長壯大。工信部數據顯示,1月至4月,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5%,其中3月和4月增速分別反彈至8.9%和10.5%,增速快於整體規模以上工業的增速。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蓬勃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催生了新機遇,爲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潛力大,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有門類齊全的製造業,有14億多人口的超級大市場,有全球最多的中等收入羣體,有數量過億的市場主體,這都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之所在。支付寶數據就顯示,在消費券的刺激下,4月下旬以來,平均每週有100萬個體戶、“夫妻店”等小商家在支付寶裏申請收錢碼,新開店或謀求數字化轉型。這也再次表明,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有條件有能力引領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破“疫”復甦,中國經濟惠及世界。“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在政策作用下,在市場主體努力下,中國正在集中精力復工復產彌補經濟損失,實現經濟全面迴歸常態。中國經濟復甦,也有助於增強全球投資者和企業家的信心。調查顯示,大約有40%的外資企業表示近期還要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必須堅持底線思維,緊緊把握國內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新的變化態勢,發揮自身優勢,釋放內需潛力。可以肯定,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中國人民一定能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挑戰,中國一定能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秦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