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21年12月18日,大宋江西抚州,一名神童降世。

此人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阅者无不叹服其精妙;连久负文名的文学大师欧阳修也赞叹不已,到处宣扬其文采。

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变法宰相,被伟大导师列宁誉为“中国改革家”的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与苏轼、欧阳修、韩愈等人位列唐宋八大家。论治国理政有“致君尧舜上”的韬略,论文学造诣令欧阳修等文学前辈也赞叹不已。

当然,最为人所熟知的,还是因为他在宋神宗时期,为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而发起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

也是因为这场运动,使他成为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人物,有人赞誉他是千古一相,也有人诟病他是千古罪人,然斯人已矣,千秋功过任评说。

不过,不论后人如何评价,王安石的胸怀与大度,却是世人所公认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正是出自于他。今天,就借此文,带大家认识一下,不一样的王荆公。

小妾偷情,王安石不动怒反成全

王安石在政治、文化上的造诣,不用多说。除此之外,他的爱情,他对妻子的专一让这个人更加值得人们尊敬。

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常见的,但王安石不仅没有姬妾,就连侍女都没有。在当时社会,王安石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王安石与妻子吴氏自幼相识,是别人眼中羡慕的恩爱夫妻,两人的婚后生活也幸福和睦。然而吴氏却总觉得自身相貌普通,因此一直想给王安石纳小妾,却都被王安石拒绝了。

在王安石47岁那年,吴氏担心自己年老色衰无法侍奉丈夫,于是背着王安石给他买了一个年轻美艳的小妾。原来这名女子本来是有丈夫的,但后来丈夫意外逝世还欠下巨债,她只得在街上卖身还债,吴氏见其可怜,便花900两银钱将其赎回。

相信很多男士如果遇上这样的事大约要笑醒了,但是王安石偏偏与众不同,他问清缘由后,不仅派人将其送回,就连为女子赎身的银钱也没有要回。

后来,妻子因病离世。王安石为家中有人主持中馈,便续娶了一名妾室。这名妾室年轻貌美,但是王安石贵为宰相,整日忙于公事,经常不待在家。

常年独守空房的小妾便跟仆人偷偷在一起了。

这天晚上,王安石回家,正好撞见小妾在跟仆人偷情。当下他气得火冒三丈,要砸门而入,正欲发作时却又悄悄退了回来。

王安石细细一想,自己年近花甲,却要耽误正值青春的小姑娘守空房,实在不人道,不如成全两人。于是不仅没有发难,还赠给妾室白银千两,让两人远走他乡,一起生活。

这事传出去后,人们对王安石的宽宏大度,深感敬佩。“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就成了宽宏大量的代名词。

待儿媳如子女,助其“摆脱”儿子,另嫁他人

世上有多少人,能在自己儿子“虐待”儿媳的时候,做主帮助他们和离,并亲自替儿媳择婿,将其浓重另嫁他人的?

王安石做到了!

1044年,王安石与吴氏的第一个儿子 王雱 诞生。 王雱 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才学,从小就展示了绝佳的天赋,在很多领域内都获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他是文学家、法家、道学、佛学学者。

在20岁之前,他就写下了数万字的文章,得到了世人的称赞与仰慕。所有人都认定这位少年会拥有大好前途,王雱也不负众人的期望,22岁就高中进士。

之后他仕途一帆风顺,从一名小小的县尉做到了旌德尉、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等官职。王安石变法期间,王雱是父亲的坚决支持和拥护者,为了确定变法的理论依据,他参与修撰了《诗》、《书》、《周官》三经新义。

可悲的是,这样一位天才少年,却在官场整日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之中,精神逐渐崩溃。

王雱 变得疯狂,开始无端怀疑自己的妻子对自己不忠,每天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妻子大吵大闹。就连自己年幼的孩子他也不放过,百般折辱,最终稚子年幼,终于经不住父亲的折磨而离世。

“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

孩子去世后, 王雱 转而又折磨起自己的妻子,动辄打骂不休。王安石见儿子的病始终没有好转,还有愈来愈额差的趋势。他心疼儿媳的遭遇,于是做主让二人和离。

王雱清醒时思恋妻子写下的诗

别说在古代,即便在现代,公公能为儿媳做到这一步,已经是莫大的仁慈和难得的通情达理。但王安石的伟大向来非常人所能及。

他担心儿媳离婚后会受世人冷眼无所依靠,于是亲自为庞氏选择了一个好夫婿,相当隆重的将王雱妻子庞氏“嫁”了出去。

这件事在当时传为美谈,很多史书中也都有记载“王太祝生前嫁妇”之事。

主动为政敌苏轼求情保命

王安石的度量不仅体现在对待自身和后辈身上,他对待政敌的胸襟,才叫着实让人佩服。

王安石与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皆是当时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是年轻有为的朝廷栋梁。

但两人在政治上却是背道而驰,在官场上立足于针锋相对的不同党派。

熙宁二年,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请求开办学校,在科举考试中废除诗、赋等科目,专考经、义、论、策。苏轼随即上奏朝廷表示反对。

王安石怒不可遏,说:“苏轼才高,但所学不正”,最终宋神宗听从王安石意见,罢黜了苏轼。苏轼离开后,朝中势力纷纷找机会打压弹劾王安石,导致王安石也被罢相免官。

元丰元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诬陷,被逮捕入狱,即将问斩。办案的一帮仕宦都想置苏轼于死地,除弟弟苏辙外,无人为其辩护。

此时,资深元老王安石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拍手称快,反忧心如焚。他深知苏轼虽与自己政见相左,但论才干实乃大宋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赶至京城,将自己的亲笔书信呈给皇上,信中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正是这封求情信,为国家保住了一位人才,为后世保住了一位文坛才子。

总结

越了解王安石就越被王荆公的才华和品质所折服,王安石在政治上,是一名拥有远大抱负和傲岸风骨的斗士,是名垂千史的贤臣楷模。在生活中,他同样也是值得我们所有人仰望和学习丰碑。

-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