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日,榮昌區直升鎮道觀村,鎮村幹部前往脫貧戶張弟華家“夜訪”。首席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鎮村幹部在脫貧戶張弟華家門口商量進一步增收的辦法。首席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

5月20日晚,榮昌區直升鎮人大副主席、宣傳委員羅小佳,組織委員劉相勇、社保所所長劉祥坤、扶貧辦主任張宜標等幹部喫過晚飯後,溜達到道觀村田園新風小院。晚上7點過,天色漸漸暗淡,村民們搬來桌凳圍成一個圈,夜間版的“小院講堂”開始了。

爲轉變幹部作風、提高新形勢下羣衆工作能力,今年5月起,榮昌區在21個鎮街全面推行鎮街機關黨員幹部值夜制度,明確鎮街區管領導幹部每人每週工作日值夜不少於3天,每個工作日安排不少於1/3的鎮街其他幹部參加值夜。一個多月來,幹部們的“夜生活”有了些新變化。

和白天不一樣,夜晚的“小院講堂”人來得出奇的全。“大家都先靜一靜,拿個凳子圍坐一起!”等大家坐定,羅小佳首先發言:“去年10月,咱們村的18畝三角梅基地投用,前幾個週末,基地成了‘網紅’。人氣旺了收入就來了,大家說說基地有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我建議在基地安裝路燈,這樣遊客晚上也可以看花。”村民康新炳第一個發言。

肖慶東嗓門大,幾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人有三急,星期天好幾撥遊客來我家借廁所,我們還是給大家整個景觀廁所嘛。”

周明秀和幾個鄰居想法一致:修停車場,方便城裏人自駕遊。

……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句,紛紛爲村集體經濟發展動腦筋。在場機關幹部仔細聆聽、認真記錄,這場院壩裏的“諸葛會”直到晚上9點才“散會”。

羅小佳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鎮街工作存在着“白天干部下村,羣衆外出幹活;晚上幹部回城,羣衆收工回家”的“時間差”。現在,鎮街機關幹部下村時間跟着羣衆空閒時間走,遇到像修路、發展產業這樣的全村性大事,則採取“大事大開”的辦法,利用晚上召開院壩會,全面聽取羣衆的意見,有針對性地想辦法解決。

同一天晚上,在榮昌區河包鎮核桃村一社,遙遠的山鄉中、沉沉的夜色裏,一場熱熱鬧鬧的“龍門陣”擺得正酣。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好消息,鎮上給村裏申請的4.5公里農業灌溉用水管網已經鋪設完成,明天大家就可以栽秧了,灌溉費用由村裏承擔!”說話的是河包鎮副鎮長、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吳永勝。

5月初吳永勝第一次值夜夜訪,村民們就集中“吐槽”,頗有幾分火花四濺。

原來,今年天干、降雨少,導致水田缺水,水稻栽不下去,全村五六百戶村民直髮愁。

吳永勝把這個問題帶回鎮裏,開展研判、爭取項目、促成施工。這天終於有了底氣,來“彙報”這個好消息。

吳永勝告訴記者,鎮街機關黨員幹部值夜制度的實施,最大的改變就是延伸了爲民服務的時間,爲那些白天忙於工作的羣衆提供一個暢通反映情況的渠道。他說,過去下村,自己一天能走訪8-10戶人家,但往往當家人不在,效率不高;值夜後,從晚上6點半到9點,他能多走訪5戶,見到更多農戶成員,瞭解更多民情。

記者瞭解到,幹部值夜,並不是簡單地坐在辦公室裏喝喝茶、聊聊天、上上網,而是帶着一定的任務:一是結合值夜走進羣衆,重點圍繞本地區存在的突出問題、羣衆反映強烈的難點熱點問題,與羣衆交心談心,幫助羣衆解決實際困難;二是結合值夜服務羣衆,通過機關黨員幹部上門服務、夜間辦公等方式,下大力氣解決一批羣衆關注度高、影響大的突出問題;三是結合值夜引導羣衆,有針對性地開展夜間理論宣講、政策宣傳、法律普及、科普服務等活動,提高羣衆綜合素質和致富能力,努力做到凝聚羣衆、引導羣衆,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自5月鎮街機關黨員幹部值夜制度開展以來,榮昌區參與值夜機關幹部1623人,他們到農家小院、居民小區開展小院講堂283次,覆蓋羣衆1.5萬人;走訪一般羣衆8230人次、建檔立卡戶5390人次;收集問題906個,解決問題786個。

本報首席記者 張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