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的身體都出現了亞健康的現象,脾虛就是很常見的一個問題。

在中醫的角度看,脾不僅是一個器官,脾虛指的是器官功能受損,脾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食物的吸收、消化和運輸都需要脾,脾好,身體纔會更健康,一旦脾虛了,就會影響到多個部位的正常,容易誘發一系列的問題。

脾虛的人,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異常表現,脾失健運,舌苔會變得厚膩且發白,舌頭兩側還或會有齒痕;身體還會浮腫,多在眼瞼和下肢出現,尤其是早起後表現更加明顯;大便還難以成形,容易腹瀉。

脾虛的人往往都比較胖,不是真正的肥胖,而是虛胖,是體內水分太多,腫起來的胖,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比較差,經常渾身乏力,胃口也不好。

如果長期脾虛,血容易不足,人容易消瘦,而氣不足人又會胖,太瘦或太胖都不健康;脾不能益氣生血,還會影響到心臟的健康;食物的吸收和消化異常了,排泄也會異常,脂肪就會堆積在體內,對肝臟和血管的健康也很不利。

而脾之所以虛,多半是傷脾的事做多了,若能及時改掉,並學會養脾,脾纔會逐漸好轉。不想脾虛,若能做到以下這“三不要三要”,你的脾或能一天比一天好。

脾怕溼冷,這裏的溼冷既可以指食物,也可以指外界的水汽。不想脾虛,不要經常喫生冷、寒性的食物,例如西瓜、柿子、黃瓜等,尤其是現在到夏天了,很多人都有喫冷飲、喝生水或冰水的習慣,雖然有一定的降暑作用,但喫多了很傷脾。

不要長時間待在陰冷潮溼的環境中,否則會加重體內的溼氣,就會增加脾的運化負擔,容易引起脾虛。

也不要總是動不動就生氣、憂思,過度憂思傷脾,情緒經常失控,會影響到脾氣的正常運行,進而就會影響到脾的正常運轉,時間久了,也容易引起脾虛,還會影響到腸胃的健康。

要經常喫些有助於健脾養胃的食物,比如大棗、山藥、陳皮、黃豆、薏米、芡實、板栗、紅薯、茯苓等,既能幫你養脾,還能祛溼。飲食要有規律性,不能節食也不能暴飲暴食,每餐喫7分飽即可,有利於減輕脾的負擔,同時也不會捱餓。

要適當運動,越是脾虛的人,越懶得動,但應該要適度運動,運動能加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而且,運動還能幫你逼出體內溼氣,溼氣少了,脾也會慢慢好轉。

也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夏天一定要少吹空調和電風扇,避免溼寒之氣入侵。

平時還可以經常按摩腹部,長期堅持下去,能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消化,增強脾胃功能,建議大家每天睡前揉腹5-10分鐘,養脾的同時,睡眠質量或也能得到提高。

總而言之,脾是百病之源,根據上文大家不妨自查一下,自己是否脾虛,若能做到以上的三不要三要,你的脾或會越來越健康,溼氣變少、氣色也好了,不要覺得脾虛是小事,拖的時間久了,後果你或難以承受。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