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致所有家長:如果不出意外,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作爲父母,

你可以有望子成龍的夢想,

但當不得真。

如果不出意外,

你的孩子必將平凡。

孩子們終將很平凡

是父母必須面對的現實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被問到一個問題:“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啊?”

日本的小孩子在面臨這個問題時,往往會回答,長大了想當電車司機、麪包師、清潔工……

但這樣的答案在中國是會被無情嘲弄的。誰家孩子要是敢說自己長大了的夢想是做個廚師,就連他的爹孃也會覺得顏面盡失。

在中國,父母們早早就教會了孩子標準答案,長大了只能做科學家、文學家、宇航員……只有這樣,孩子們纔會被認爲有出息,父母們纔會有面子。更爲重要的是,這符合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殷切希望。

中國父母最難接受,也最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會是一個極其平凡、極其普通的人。即便是從內心隱約意識到這一點,也定要排除萬難,創造條件把孩子培養成天才。

於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了很多中國父母給自己擬定的宏偉目標,也是他們賦予自己的偉大責任。

當然,這情有可原,無可厚非。所以,我們不用去探討這是出於什麼心理,也不用去爭辯這種做法的對錯。

我們只說明一個事實:99%的人99%的可能會平凡地度過一生。

從概率上來說,一個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快樂、幸福與平靜,纔是最重要的能力。

承認你的孩子很平凡

也是和自己和解的機會

有一位媽媽,和所有的母親一樣,從小就立志要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

兒子還在小學階段,她就軟硬兼施讓他背完了《小學生必背古詩詞》全套,還規定每天都要讀一篇名家名篇的美文。

然而,等孩子上初中了,每次考試在現代文閱讀一塊都基本不能得分。

這位母親不理解,不接受,生氣,痛恨,最後絕望。每天要給自己暗示、強調八百遍那是自己親生兒子,才能勉強剋制自己不動手將其打殘。

痛定思痛,這位媽媽最後分享說:“最終,我意識到在這方面,他就是一個沒有天分,不靈光的孩子,我纔沒發瘋。”

認識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天才,這實在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這不僅能夠讓父母正確認識孩子,接受孩子,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和自己和解,和孩子和解。也能讓孩子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無法正確認知自己的平凡,又如何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快樂和幸福呢?

意識到孩子的平凡

你才能正確地認識他

有一對父母,自己都是精英。父親是理科天才,數理化樣樣精通;母親曾是文科學霸,飽讀詩書,才高八斗。

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滿懷信心,父親負責理科,母親負責文科,堅信一定能夠將其培養成一個出類拔萃的尖子生。

然而很遺憾,他們的兒子恰好完美繼承了父親的文科基因,母親的理科才能。

晚上,放學回家。母親決定自己來輔導孩子的數學,讓父親來輔導語文。

面對一道簡單的數學題,母親也是前思後想,拿不定注意;本來很平常的語文題目,父親也是抓耳撓腮,不明就裏。說是輔導,結果成了和孩子一起探討。

就是這樣,父母慢慢理解了孩子的笨,對他在學習中的挫折與痛苦予以了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更爲重要的是,他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孩子是個很平凡的人,並沒有什麼過人的天分。

父母對孩子多了幾分理解,對他的笨多了幾分接納。

從此,不僅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孩子的成績也不知不覺有了提升。

更爲重要的是,在父母的影響下,孩子也對自己有了較爲客觀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從此變得快樂而從容。

盲目讓孩子追求不平凡

反而會促成孩子的平凡

有一個朋友,大學畢業後做了北漂。

幾經周折,終於讓孩子拿到了在北京讀書的指標,並將孩子送到了名校。

全校800多名學生,孩子始終在600名左右徘徊。朋友自然是不甘心,加班加點給孩子補課,結果孩子的成績乾脆降到了倒數五十名,最後還產生了嚴重的厭學情緒。

痛定思痛,朋友開始意識到孩子完全無法跟上名校的節奏,只好將孩子轉到了家附近一所普通高中。

雖然孩子的分數沒有提升,但是狀態改善不少,開始變得自信、開朗,對學習有了興趣。最終在高考的時候,還超常發揮,製造了一個小小的驚喜。

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抱有很多不切實際的期望,將自以爲好的東西一股腦全塞給孩子。殊不知,如同養身體,不顧本源,盲目一味大補,總是適得其反。

因爲平凡

所以纔有希望不平凡

一個人平凡,那是當然;一個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纔是必然。

所以,如果缺乏了在平凡中攫取幸福的能力,理所當然會過得不快樂。反而會更加平凡,乃至淪爲平庸。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相反,如果能夠學會如何快樂地過平凡的生活,首先能夠保證讓我們成爲一個快樂而幸福的人,一不留意還可能有意外驚喜,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

作爲父母,如果真的抱有萬一的希望,企圖讓孩子成爲一個不平凡的人,或者至少希望他能過得快樂、幸福,那就不要捨本逐末,還是迴歸本源,先教會孩子在平凡中如何獲取幸福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