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

從此以後,斯賓奇的家人比以往更加關心他的感受。

可惜他們不能永遠保持這個樣子。

這也許是很多家庭的真相吧,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會特別在乎孩子。當孩子多雲轉晴的時候,我們又忘記了要對孩子好一點,毫不在乎孩子的感受。孩子時常感覺不到愛,認爲全家人都和他作對,所以經常會爲此發脾氣。

都說小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我們可能以爲沒什麼,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如果孩子從另一個方向思考,很容易出現情緒波動。

孩子爲什麼會發脾氣,發脾氣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繪本《斯賓奇發脾氣》給我們很好的啓示。

繪本賞析

1、繪本作者

《斯賓奇發脾氣》的作者是威廉·史塔克,1907年出生於紐約,於紐約市立學院及國立設計學院就讀,23歲時開始職業漫畫家生涯,61歲“高齡”出版生平第一本兒童圖畫書,62歲以《驢小弟變石頭》列名號角圖書的佳作榜,並獲得凱迪克獎。作者用人性化的動物來演繹故事,一生著有30多本繪本,其中《老鼠牙醫——地嗖頭》得到紐伯瑞佳作獎。

《斯賓奇發脾氣》描述了一個孩子爲一些事情生氣三天兩晚,全家人使出各種辦法極盡討好,最終撫平他情緒的故事。

2、繪本特點

《斯賓奇發脾氣》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使用鮮明的色彩突出人物性格、描繪家庭氛圍,並使用平實的語言展現人物內心活動。

用顏色突出人物性格

斯賓奇身上穿的衣服主體是黃色,帶有紅色條紋。他喜歡奶奶和小丑,奶奶穿的衣服是黃底帶紅色小花,小丑穿的衣服是黃色和紅色條紋相間。給他遮風擋雨的沙灘傘,印有黃色和紅色相間的條紋。他打扮成小丑時,戴的帽子主體是黃色,下面帶有一圈紅色。

由此看出,斯賓奇喜歡黃色和紅色

《色彩心理學》認爲,喜歡黃色的孩子,一般比較淘氣,比如不能把家長的要求放在心裏。喜歡紅色的孩子性情倔強,難以被說服,除非是自己想通了。

斯賓奇的行爲也展示了這一點,生氣了三天兩晚,家人做了很多努力,他都沒有讓步。最後還是他自己想通了。

用顏色描繪家庭氛圍

封面主體背景是綠色草地,接下來的每一頁都圍繞草地展開,雖然是寫發脾氣的繪本,卻充滿了溫馨。

心理學家認爲,綠色屬於平和的色彩。

整體的綠色,說明整個家庭氛圍非常好,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對斯賓奇充滿了關心和愛。即使斯賓奇生氣,也沒有看到其他人大動肝火,整體情緒都是平穩的。

用平實的語言展現內心活動

語言非常簡單,就像我們平時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一樣,很容易找到共鳴點。斯賓奇的內心活動也全部躍然紙上,不需要我們去猜測,讀起來非常輕鬆自然。

比如,姐姐說“斯賓奇,真對不起,我不該叫你死胖奇。”

斯賓奇咕噥說“哼,現在她才道歉。”

揭祕孩子發脾氣的真相,幫助理解孩子

孩子發起脾氣,有時候我們覺得無緣無故,也感覺孩子沒理由發脾氣,但是孩子還是會發脾氣。這是因爲孩子的想法和我們不同,孩子發脾氣,是一點點瑣事的累加,我們往往不容易發現。

姐姐給斯賓奇起外號。

哥哥否定斯賓奇的說法,做他不同意的事情。

媽媽親吻他時,他認爲是遲到的吻。

爸爸沒有理會他。

從家庭成員的表現來看,斯賓奇感到他們對他都不夠好,所以斯賓奇發脾氣是有原因的,分析來看應該有下面三個原因。

自尊心受到傷害

《青少年情緒心理學》中提到,外號通常帶有戲虐的意味,對方起外號的目的可能是戲虐,也可能是喜愛。但是對於自尊心強、情感敏銳的孩子而言,這樣的戲虐會給他們帶來不愉快的感受。因爲他們心智不成熟,無法用自嘲的幽默方式化解尷尬,只能勃然大怒。

姐姐拿斯賓奇名字的諧音起外號,斯賓奇就感到內心受到傷害,他早就對此苦惱已久,但是不生氣的時候,姐姐就不知道道歉。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很多類似起外號的情況,孩子感到很痛苦、很憤怒。

《高情商溝通學》中提到,對別人的否定,是對其自尊心的踐踏,會招致他人的反感情緒和敵視心理。

另外,常常被拒絕,自尊心也會受到傷害。

如果孩子在家庭中處於弱勢地位,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否定、拒絕,孩子處於低自尊狀態,會很容易自卑憤怒。

得不到足夠的關注

《超實用兒童心理學:孩子心理和行爲背後的真相》認爲,孩子自我意識發展以後,如果他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們也會發脾氣。

斯賓奇渴望得到媽媽的親吻,渴望得到爸爸的關注,但是他沒有直接提出,只是默默埋在心裏。如果爸爸媽媽不主動關注他,他小小的內心就會受到傷害,認爲爸爸媽媽對他不夠愛。

很多孩子如同斯賓奇一樣,不善言談,不知道跟父母交流,不懂得索愛,認爲爸爸媽媽會自覺主動地關注自己。但是爸爸媽媽很忙,要工作、要做家務、要照顧其他孩子,可能不會100%滿足他的內心需求。當有一個導火索的時候,就會一點即爆。

沒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年齡尚小,缺乏豐富的經歷,當感到不開心時沒有處理情緒的經驗,只能簡單粗暴的不理人、絕食等,想不出其他有效方法。

另外,人的大腦分爲“認知大腦”和“情緒大腦”,情緒大腦的進化已經超過20億年,認知大腦的進化才1億年。所以,晚進化的認知腦經常無法控制早進化的情緒腦。而且,孩子的大腦要到20多歲才能發育成熟,尤其是執行情緒控制的高級腦區發展滯後,孩子比大人更容易衝動。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需要給他一點時間

《給情緒多點時間》中提到:當煩心事來找我們的時候,請給它時間,聽聽它要說什麼。

孩子發脾氣,家長會充滿焦慮和擔心,試圖讓孩子很快調整好情緒。但這是不可能的,情緒的釋放需要時間,不是我們想趕走它,它就會乖乖逃走。

第一天,斯賓奇不願意和家裏的任何人說話,是內心最煎熬的時刻。

第二天,斯賓奇依然保持沉默,但是已經開始喫一點媽媽送來的食物了。

第三天,斯賓奇最喜歡的奶奶和馬戲團小丑來逗他開心,他開始笑了,但爲了和家人對抗,依然裝作不開心。

第四天,斯賓奇終於想到了一個完美的解決辦法,給家人做了一桌豐盛的早餐,既和家人和解又保持了自尊。

我們看到了斯賓奇的情緒變化,從高潮到低潮,逐漸回落。他認識了自己的情緒,逐漸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成爲了情緒的主人。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時間,情緒也是壓抑到一定程度的爆發,想要釋放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流動。

知乎上一個網友說,第一次和媽媽冷戰是在初中,爲了賭氣,媽媽不讓她叫媽,她就固執地和媽媽冷戰了整整一週,因爲爸爸說她傷透了媽媽的心,她纔開始和媽媽和解。

可見,孩子發脾氣,要想控制情緒,確實需要給他一定時間。時間就是緩和家庭關係的良藥啊!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積極引導方法很重要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給予孩子緩解情緒的時間,不是不理孩子,讓他一個人去排解情緒。而是告誡我們要有耐心等待,不要急於求成。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有限,還需要家人給予積極正確的引導。從繪本中,我們可以學到如下幾個方法。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哈佛學子“無我”專注力》中提到,孩子的情緒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如果家庭和諧陽光,孩子也會活潑開朗。

所以想讓孩子改善情緒,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中的所有成員都要全部參與,不僅僅父母兩個人。

斯賓奇的姐姐和哥哥給他道歉,拿玩具逗他開口說話,全家齊心協力哄他開心,對他非常親切、體貼。雖然他們很擔心他,但是表現得都很輕鬆,沒有給他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逐步讓他認識到家人對他的好。

向孩子表達愛意

《父母的界限:給孩子真正需要的愛》中提到,孩子的需求很簡單:爸爸媽媽的懷抱和讚賞的語言。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表達愛意。

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是特別孤獨無助的,他迫切希望有人能走進他的心裏,幫他打開心結。一開始,他可能感到父母的愛遲到了,但只要父母真誠表達,他慢慢會被父母打動。

斯賓奇的媽媽親吻和擁抱他,給他送好喫的食物。爸爸跟他積極溝通,告訴他全家都很愛他。開始他對此無動於衷,甚至感覺那是胡言亂語。但最後,他還是明白了,他們都在努力。

投其所好,讓孩子走出情緒

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見到自己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找到孩子感興趣的人或物,通過他們改善孩子的情緒事半功倍。

斯賓奇喜歡奶奶,喜歡馬戲團遊戲,於是爸爸打了兩個電話,讓奶奶和馬戲團小丑逗他開心。目的達到了,斯賓奇笑起來。雖然內心有所掙扎,不想讓家人得逞,最後還是想通了。

我們平時也要注意蒐集孩子的興趣,瞭解孩子的喜好,當孩子有情緒波動的時候,嘗試這個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持續關心孩子的感受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若想要孩子心理健康,就需要父母給予孩子情感上的關注。

孩子之所以發脾氣,常常是因爲父母對他感情上的忽視。父母總是有忙不完的工作,常常會因此忽視孩子的感受。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同,父母還需要再細心一點,爭取做到不忽視任何一個孩子,不冷落任何一個孩子,不對任何一個孩子有偏見。

結語

看過《斯賓奇發脾氣》,彷彿就看到了現實中我們的孩子,他也會莫名其妙的發脾氣。我們認爲的一些小事,在他看來可能是大事。平時要關心孩子的內心感受,給他更多的關愛,讓他減少發脾氣的次數。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也不要着急,給孩子一些時間,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投其所好,引導他逐步走出情緒,相信孩子一定可以走出來。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