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倒數第一的孩子考了倒數第二:立馬和媽媽分享,媽媽反應亮了

近日,四川成都的一位媽媽分享的接女兒放學的小視頻引發網友熱議:一個古靈精怪的小女孩,放學後,蹦蹦跳跳地來到媽媽面前,分享給媽媽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平時位居倒數第一的她這次考了倒數第二,而壞消息是她沒有考及格。面前的媽媽態度平和地聽她說話,聽完好消息後,輕輕地笑了笑,聽完壞消息後,也沒有責罵。

在這段令人捧腹的視頻中,小女孩和媽媽互動輕鬆,即使是關於成績和排名這樣敏感的話題也可自如表達所思所想,令網友感嘆:

"這是別人家的家長!"

"好羨慕孩子能這麼輕鬆地跟媽媽說自己的成績。"

平心而論,小女孩的成績和排名確實是不理想的,但彌足珍貴的是她的認識是分角度的。她既看到了自己相對意義上的進步,也爲不及格的事實表示難過。微小的進步被她看在眼裏、被她稱爲好消息,足可見她是渴望進步的、爲進步而感到興奮的。她因不及格這個壞消息而難過,也從反面說明,她想及格、想跨越。她用陽光活潑適應着現狀,她的媽媽用平和冷靜對待她。

小女孩的適應能力很強,而媽媽的暖心回應值得稱讚卻也難以企及。就像網友們流露出真實而現實的聲音那樣:可能無法接受孩子學習成績倒數。

有人羣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高下之分。學生時代的成績和排名隱含着這樣的叢林法則。在成績爲先的校園環境裏,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在知識學習上成爲同學中的佼佼者以及家長、老師心目中的模範,總有孩子要在成績上墊底或是表現平庸。當下,這成爲很多家長焦慮的根源、孩子壓力的來源。

視頻中媽媽暖心回應的實質是接納孩子成績不好、接納孩子的自我評價和情緒,更本質的說就是接納自我。在焦慮的時代,無論是接納自我還是親密關係中的他人都是稀缺表現,因此價值連城。

孩子學習不好,考試成績不理想,心中已經有了壓力和不如意。往往,當成績公佈,孩子顫顫巍巍的告訴家長結果時,家長劈頭蓋臉一頓指責和批評,非但無益於孩子向內尋找動力積極進取,還雪上加霜得緊張了親子關係。難怪網友看過視頻後感嘆:"好羨慕孩子能這麼輕鬆的跟媽媽說自己的成績。"

是啊,視頻中的媽媽和女兒的關係融洽,孩子在她面前沒有感到額外的壓力。腦補一下,若是她跟女兒討論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成績提高等話題,女兒願意交流、暢所欲言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孩子激發出內在驅動力提高學習成績的幾率也是大大的。比起急於讓孩子改變,接納和了解孩子的當下顯得更加重要也更爲基礎。

每個生命的最深處都湧動着向上的需要和力量,孩子也是這樣的。他們做不好,不代表他們不想做好。可能沒有方法、可能早已放棄。他們需要被父母看見、理解。

看見完整的孩子。孩子有很多面,功課好壞只是其中一部分。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也許體育很好、樂於助人、能歌善舞、愛好廣泛、有興趣特長......這方面不好,可能那方面就突出,可以在突出的領域找到價值感。比如視頻中的小女孩就在舞蹈上面活力四射,C位領舞。

瞭解孩子的想法。學習包括成長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們是怎麼看待這件事情的呢?成績好了、壞了,他們是怎樣的具體感受呢?他們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在向孩子提要求前,不妨先獲取一下孩子的想法,平等的告訴孩子自己的想法,一起交流,默默影響。

有天生的好爸爸好媽媽,但大多數普通人都需要結合着自己的人生經驗,在育兒實踐中摸爬滾打、不斷學習提升纔有可能在自己的兒女面前表現得當、獲得良好的親子關係認知,就像下面這位網友的後知後覺:

過度的壓力只能是壓力,適當的壓力可以轉化爲動力。學習成績要追求,但請不要忘記還有其他彌足珍貴的東西,比如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和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這些易被忽視的往往是無價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