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现代人性揭秘:无度的消费社会中,人变为奴隶,而不是主人!

01

消费社会,人正在变为奴隶,而不是主人。

《自控力》:消费冲动的背后,折射人们内心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聊,消费社会的人觉得自己内心空虚、无助,只有通过获取有形之物才会感到一丝心安,仿佛依附这些东西以后自己可以变强。

消费人笼罩在幸福的幻觉里,在无意识里陷入无聊和倦怠不能自拔。但是,你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消费得越多,就越像一个奴隶,被日益膨胀的需求缚住手脚,把满足贪求无度的欲望当成是生活奋斗的动力。

02

消费带来的异化

时代发展,生活改善,人的消费出现了异化。

消费异化现象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得益于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消费异化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削弱了人们作为人的自主性,人们越来越依靠物的占有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削弱了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使人逐渐沉迷于物的世界,使对物的追求凌驾于人本身的生活和发展之上,这就是异化的表现。

物质财富的增长带来了大量消费,而消费在给我们带来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使我们逐渐迷失,使消费活动出现异化,这就使本应该是为人的生活和发展而存在的物变成了它的对立面来支配人。这样一来,人的全面发展就会被物的消费所取代,扼制了社会整体的发展,对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03

商家对人的控制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网络时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对新事物接受较快的青少年影响尤为明显,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育和成长的阶段,青少年非常容易受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社会中,商家发布了大量的经过夸大的商品信息,人们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很容易产生感性的消费冲动,导致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在大量的消费信息面前,人们容易丧失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失去自主性,使自己在网络中被消费所控制。

04

人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往往使我们放弃自己独立的思考而去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在大众没有完善的消费理念的同时又没有正确引导,只能盲目地接受不正确的消费观,变得人云亦云,跟着大流走。

在马克思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以劳动为媒介的,而不是依靠物质的交互与享受建立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生产力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其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时物的存在是建立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的。而生产力进入了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之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出现产品极度丰富的局面,人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人的内心产滋生出空虚的心理,传统的消费模式开始从满足人生活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向满足人内心空虚转变,这样消费成为了满足其物欲和刺激其内心来消除精神空虚的手段,就会出现人们为了消费而去消费,失去了人的自主性和理性的判断能力,物的价值开始凌驾于人的生活和发展之上,人在社会的主体地位发生动摇,这种从众消费心理需要加以警惕。

05

消费异化的危害

消费异化带来大众消费时代人类可能面对的最大危机——透支和污染,包括自然的透支和污染,人性的透支和污染,社会的透支和污染,文化的透支和污染,精神的透支和污染……这些透支和污染使得家园和人都在失去着美好的资源和心灵之纯净。

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对不同的消费资料的消费所形成的比例和组成关系。其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就是享受型、攀比型、形式化的消费在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过大。和谐社会的消费应当是对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文化价值观的批判和扬弃。在消费结构的调整上,应该体现出尊重生态价值、协调人与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矛盾、接受人类文明指导和约束的消费理念,将欲望消费、奢侈消费等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层面,建立起符合国情、民情的消费结构。

应当在认真研究现阶段消费模式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当前生产力水平,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道德的手段,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规范人们的消费行为,使消费结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动而不断科学化、合理化。

06

人的全面发展

人类的物质生产是为了让人得到全面发展,获得全面的自由和幸福。

消费异化在造成资源巨大浪费和环境急剧恶化的同时,使人类迷失了自我,被外在的物所奴役。所以,就整个社会而言,不仅要倡导一种适度的、可持续的消费观念,还要从对个人、家庭的精神关怀出发,形成以精神消费为目的的健康积极的消费模式。“

因此,塑造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相结合的消费模式,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人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成为现时代我们亟需予以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