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京交會”更名“服貿會” 成中國對外開放三大展會之一

中新網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杜燕)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簡稱由“京交會”更名爲“服貿會”,並擬於9月上旬在京舉辦。今天,記者從北京市商務局瞭解到,自2012年首屆舉辦,至今八年來,服貿會已發展成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和我國服務貿易領域的龍頭展會,同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一起成爲中國對外開放的三大展會。

通過服貿會“認識”服務貿易

服務貿易到底是什麼?哪些領域屬於服務貿易?北京市商務局詳解“服貿會”,貨物貿易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服務貿易也一樣,只不過賣家賣的是服務。比如在第六屆服貿會上,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與日本北海道大野紀念醫院等三方簽署了國際醫療合作協議,開展醫療服務、品牌宣傳及市場開拓。這就是服務貿易,是將中國的醫療服務賣到了國際市場,讓中國傳統醫學造福更多人羣。

哪些形式屬於服務貿易?北京市商務局通過實例介紹,世界貿易組織(WTO)界定的服務貿易分爲四種形式:自然人流動,比如第四屆服貿會中醫藥專題邀請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裏克·馬斯金教授作專項報告,並付給相應報酬,就相當於中國進口了美國的服務。境外消費,比如埃裏克·馬斯金教授做完報告後,繼續在中國境內旅遊消費,這就相當於中國出口給美國人的旅遊服務。又譬如埃裏克·馬斯金教授在中國境內選擇了美國人開的酒店或餐廳,這些酒店或餐廳就屬於第三類服務貿易——商業存在。最後,埃裏克·馬斯金教授坐中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回美國,則可以歸爲中國的運輸服務出口,這就是所謂的第四種形式“過境支付”。

十二大領域亮相服貿會

2020年服貿會初步形成了展覽展示規劃佈局和室外臨時搭建場館設計。國家會議中心一層設置爲服務貿易綜合展區,包括中國服務貿易成果展、公共衛生防疫專區、國際性企業展區及服務業十二大領域精華展。國家會議中心地下一層設置旅遊服務專題展。室外臨時場館設置國家和省區市展,以及文化貿易、金融服務、冬季運動、教育服務、體育服務、服務機器人、5G通信信息服務等展區。

世界貿易組織界定服務貿易的十二大領域,如何“亮相”服貿會?北京市商務局稱,服貿會設置的會計服務、法律服務等專題都屬於商業服務。在衆多子門類中,知識產權保護是商業服務的重要形式之一,比如第五屆服貿會“知識產權保護”展區,以“保護知識產權打擊侵權假冒”爲主題,介紹了多家知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舉措和維權打假成果,普及知識產權相關知識,增強公衆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百姓溝通聯絡所無法離開的電話、傳真和寬帶等都屬於通信服務。第六屆服貿會設置了聯通5G未來展廳,展現了5G技術在各行各業運用的豐富可能:全息觀察“一帶一路”建設,模擬天宮二號空間站對接體驗,遠程術前指導和遠程急救的系統,無人駕駛編隊行駛、安保機器人等,這些都屬於通訊服務。

人們生活在一個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無所不在的時代,從銀行繳費、刷卡消費,到買股票、辦保險,都離不開金融服務。在第六屆服貿會上,中國農業銀行使用石墨烯互動觸控牆重點推介新近升級的智能掌上銀行,以高科技含量的先進設備直觀體現便捷、高效、智能的金融服務。

服貿會搭建了政府、企業與遊客間的橋樑,把旅遊服務帶到百姓身邊,讓優質服務無縫對接。在第五屆服貿會上,巴哈馬與多巴哥、牙買加、巴巴多斯、格林納達構成的加勒比五國舉辦聯合專場活動,展示和推介了該國豐富的旅遊資源,爲中國百姓近距離感受異域文化提供了良好契機。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百姓對文化體育消費需求也在逐步升級。在第六屆服貿會中國(北京)音樂產業大會上,共有包括加拿大太陽馬戲與北京四海一家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等8個項目現場達成簽約。這意味着,將有更多國際劇目登上中國舞臺,爲中國百姓帶來更加豐富、多元的文化體驗。

此外,運輸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教育服務、分銷服務、環境服務以及其他服務,均在服貿會上“大顯身手”。

據悉,今年服貿會將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辦展新模式。根據疫情形勢和參會需要,建設服貿會數字平臺,打造“雲上服貿會”。(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