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枳湯――胃痙攣

胃痙攣是指胃部痙攣性疼痛,疼痛呈陣發性,痛一陣、輕一陣,多每隔1至3分鐘發作一次,痛的厲害的時候可以非常厲害,以至於必須蜷縮着身子似乎才能稍微好點。多伴有全身發冷、冷汗等症狀。

從中醫角度來講,胃痙攣多是寒邪引起的由於寒邪直犯胃脘,胃筋拘急,與正氣相搏,故陣發性作痛,常常見於夏天貪涼、暴喫生冷,如剛剛打完藍球非常熱、渴,咕嚕咕嚕喝了很多冰鎮汽水,體質差的就會引發胃痙攣。還可以見於天氣突然轉涼,沒有及時添衣保暖,又喫了冷的東西也會引發胃痙攣。

胃痛有很多種,那怎麼鑑別是不是胃痙攣而不是胃潰瘍、胰腺炎呢?這裏就要抓住胃痙攣疼痛的特點,就是前面所說的疼痛呈陣發性,痙攣性,痛一陣,輕一陣,每隔幾分鐘偱環一次,如果再有前面說的幾種誘因(食生冷、天氣轉冷),基本上就可以明確診斷了。這裏還有一個技巧,就是胃痙攣的患者,你讓他趴在牀上,也就是頭朝下、背朝上,這時候他往往覺得疼痛減輕,此時,在他背部至陽穴位置附近(上下一個椎體),進行按壓,可以找到明顯的壓痛點,對此壓痛點持續按揉1分鐘,並讓患者做深呼吸,往往疼痛明顯緩解,如果會針炙,那就更好了,在壓痛明顯的至陽、靈臺或第八椎處直刺1寸,也可以再加上兩側夾脊穴,行龍虎交戰手法,疼痛多能立刻緩解。如果按壓不能緩解,基本上可排除胃痙攣,這就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了。

這一招對胃痙攣很管用,比喫藥、輸液來得快多了,多數輕症就能夠痊癒不需要進一步治療了,如果當時疼痛緩解,然而過一會又痛,就要用到今天的重點方劑――良枳湯。

良枳湯我是從矢數道明《臨牀應用漢方處方解說》中看來的,其記載此方出自《療治大概》,但我沒有查到這本書的相關信息,不知道是來自中國還是日本醫家自創,但不影響我們使用。

良枳湯組成如下,劑量是我常用量,並不是原方劑量:

高良薑6 枳實10 茯苓15 半夏15 桂枝10

炙甘草10

原方有紅棗,我多不用,不影響療效。

良枳湯我用在急性胃痙攣上效果非常好,基本上1劑就能夠解決問題。用方抓手就是1.胃脘部痙攣痛;2.背部至陽、靈臺附近明顯壓痛;3.有受涼等誘因。其中以1、2爲主。3點同時具備,可以百發百中。

分析良枳湯用藥,主要由祛寒――高良薑,理氣――枳實,祛飲――茯苓、半夏、桂枝,緩急――炙甘草、大棗組成。其中針對病因的祛寒、祛飲,針對症狀的緩急,輔助調節的理氣,以達到解除痙攣的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本方中並沒有使用經方中常見的解痙止痛藥――芍藥,而是從病因入手來解決問題,是本方高明之處。且白芍性偏涼,不宜於寒邪的解除,這可能也是本方不用的原因之一吧。

關於良枳湯治療胃痙攣,主要是我個人的經驗,漢方中對此的記載很少,漢方中使用良枳湯主要用於治療慢性胰腺炎、胃擴張、消化性潰瘍、胃下垂等。我對此用的不多,就將《臨牀應用漢方處方解說》中關於良枳湯的運用目標摘抄於下:

“多以慢性病程的虛證,脈軟弱,腹壁薄而馳緩爲目標。所謂飲癖疼痛,即胃擴張、胃下垂症等,經常發生痙攣性疼痛,伴有嘔吐,疼痛發作時,觸之有抵抗,或塊狀者。心下或臍旁有硬塊,其痛由此上衝者用之佳。”

相關文章